"老太太80岁出版小说":丰盈精神家园没有止境

本文转自:东方网
"老太太80岁出版小说":丰盈精神家园没有止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82岁的杨本芬是一名退休工人 , 二十多年前 , 她离开江西老家到南京替女儿照顾孩子 。做家务间隙 , 她窝在厨房 , 用文字记录下离世母亲的坎坷人生 。2020年 , 80岁的她“解锁”作家的新身份 , 首本小说得以出版 , 销量高达8万多本 , 被许多读者称为“灶台边的女作家” 。两年过去了 , 杨本芬仍在坚持写作 。(3月1日《扬子晚报》)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 , 写作是相对高雅的“阳春白雪” , 没有什么文化、帮女儿带孩子的“老漂族”则是“下里巴人” , 二者之间并不搭界 。然而 , 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当下 , 二者之间的壁垒和界限不断被打破 。不论是“摊贩作家” , 还是“卖菜大姐画油画” , 抑或“老太太80岁出版小说” , 一些普通劳动者用热爱和坚持 , 在市井气息中书写丰盈精神家园的传奇 。
事非经过不知难 , 带孩子看似简单 , 实际上并不容易 。在家务劳动之余 , 坚持写作显然离不开发自心底的热爱 。囿于当时的生活贫苦 , 没有条件学习的杨本芬始终热爱阅读;一辈子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女性 , 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 。做好了饭 , 她会直接趴在饭桌上写 , 把孩子哄睡了也会写……她在家里的任何地方写作 , 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
不同的人们 , 具有不同的精神诉求 。有的人觉得看看电视、打打牌就能满足精神诉求 , 有的人觉得满足消费欲望就能心情顺畅 , 有的人精神食粮却处于一种“没吃饱”的境地……“老太太80岁出版小说”说到底就是找到了一种满足自身精神诉求的渠道 , 让她的生活充实起来 , 让她的“意义之网”充沛起来 。
在焦波导演的经典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中 , 对琵琶心心念念的老农民杜深忠尽管经济上不宽裕 , 却始终初心不改;他对琵琶的痴迷 , 妻子很难理解 。面对普通劳动者与众不同的精神诉求 , 一些人存在着“傲慢与偏见” , 认为普通人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世界不着调、不靠谱 , 对他们进行冷嘲热讽乃至歧视、污名化 。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 ,“老太太80岁出版小说”之后出版了一本随笔集 , 还有一本长篇小说即将出版 。业余“玩票”的老太太 , 比某些年轻的职业作家还要成功 。写作让这位“老漂族”找到了最纯真的自我 , 得到了由内而外的满足感 , 让她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
【"老太太80岁出版小说":丰盈精神家园没有止境】文艺创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 , 需要一定的积累与储备;可是 , 这并不意味着普通劳动者和“阳春白雪”就绝缘了 , 就没有参与的机会 。写作并非高不可攀 , 只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 哪怕就是在市井气息浓郁的菜市场、厨房里 , 也依然可以“我手写我心” 。“80岁老太太出版小说”犹如一面镜子 , 提醒和启示人们——丰盈精神家园没有止境 , 没有年龄、学历等种种界限;哪怕学历不高、哪怕年事已高 , 有的人思想的火把依然没有熄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