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不在乎钱,我只是不在乎这点钱

只要你进步的速度足够快, 起点多低都没问题 。

— 1 —
重要的不是赶上红利期
而是有没有把事情做到极致
前几天,有同学向我提问:
润总,现在全职进行自媒体内容创作,靠写内容养活自己,还有机会吗?
我说,我给你讲一个真实故事吧 。
2018年下半年,我们只有12万公众号订阅者,招了2名同事准备做公众号 。
起点非常低 。
【我不是不在乎钱,我只是不在乎这点钱】身边大部分人都说:
“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 。
你们连定位都没想清楚啊?
你看看,你们平均才1万多的阅读量 。
你们团队才这点人阿,怎么和正规军作战?
野蛮生长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是精耕细作,集团军矩阵作战的时候 。”
当然,也有鼓励的声音:
你们一定能做的很好....
无数否定、质疑的声音,徘徊了一年之久 。
然后,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弱.....
我们从12万粉丝,快速飙升至30万,50万,80万,100万,150万...
随着同事们一起的努力,我们进步得非常快 。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断邀请业界做的好的大咖来到办公室,虚心请教学习 。
办公室的同学们也牺牲周末,不断出去,疯狂的向外界顶尖的从业者讨教 。
只要是学习课程,我都报销一半费用 。
时间从不辜负有心人 。
2021年的今天,我们已经有了170万订阅者 。
从2018年跪着仰视一个个分享的大咖前辈们,到今天可以稍稍抬起头来 。
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3年,1095天 。
日日夜夜的日更,日日夜夜的学习,日日夜夜的坚持 。
只要抱着一颗“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的不败之心, 起点多低都没问题 。
只要你成长的速度足够快,你终将达到你想要的终点 。
当你准备做一件事的时候,
重要的不是你有没有赶上红利期,
而是你有没有把事情做到极致 。
但是 。
你也看得出来,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 。
— 2 —不是不在乎钱
只是不在乎这一点钱
这个不容易的地方主要有2点 。
第一:稀缺 。
第二:心态 。
我一个个来说 。
首先是稀缺 。
内容创作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提供优质稀缺内容,完成价值交付的能力 。
你的内容是否具备独家感、价值感,持续的确定性 。
流量本身并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承载流量背后的优质内容,以及内容背后独一无二的IP,是否具备信任载体 。
持续生产的优质内容背后,带来的是和用户之间的某种信任关系 。
而这背后,依靠的是人的认知、经历、学识等多重因素 。
从读者角度来讲,内容爆炸的年代里,稀缺的是时间、注意力或找到优质信息的方式 。
读者关注你,花时间读你的内容,总要获得一些独特的体验,对吧?
如果你的经历很普通,又怎么能创作出远超那些深耕内容行业,各垂直领域的佼佼者呢?
要知道,内容打磨,这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我在创作5分钟商学院的时候,来来回回改了将近50稿,经过半年地狱般的折磨之后,课程内容才上线 。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
每一期5分钟内容的背后,我至少要花5个小时准备 。
先整理出2万字的素材,花2小时写出长文,再花3小时把它缩短到1800字,每篇文章的字数浮动在正负20字之间 。
为的就是在保证内容丰富、逻辑顺畅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为读者节省时间,让读者只需要花5分钟就能听到经典实用的商业概念 。
这里面,每一步内容逻辑都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第一是场景导入,先用一个身边场景导入,让你觉得这事和自己有关系;
第二步就是要打破所知所见,激发好奇;
第三步用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案例,带出核心逻辑;
仅有这些还不够,接下来举一反三,告诉读者最有用的“how to”—怎么做,这时读者已有巨大价值感了;
最后,把所有关键点用一两句话说清楚,重新强化概念,提炼金句,帮读者把概念存在大脑中最合适的地方 。
在自媒体平台创作内容,也是一样的 。
当你有幸写出一篇10w+阅读的时候,当你的内容阅读量持续稳定在几万的时候, 别高兴太早 。
还是那句话:
这,仅仅只是开始 。
没有持续生产优质内容的能力,偶尔撞上一篇10w+,没有任何意义,下一篇立刻打回原形 。
前几年一篇10w+也许可以涨一两千粉,现在差一点的,也许只有几百粉 。
以前阅读量稳定在几万,也许还有些商家投放广告 。
现在优质甲方的注意力,早已被垂直领域的头部号所吸引,除非你的号投放ROI极具性价比 。
包括我们自己,也曾无数次拒绝过广告,也损失了非常多的收入 。
但我们依然坚守基本规则,独立的判断,认可的观点 。

很多时候,不是不在乎钱,只是不能在乎这一点钱 。
而这,需要莫大的底气和勇气 。
当流量获取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留存率越来越低的时候,你就要问自己:
外部环境已经开始发生改变,用户的需求被重新挖掘了 。
为什么你还能有能力去进行内容创作,满足用户需求,去实现价值交付呢?
如果你暂时有能力满足用户需求,但这是因为你自己拥有独特的能力吗?
你的这种能力有壁垒吗?
是稀缺的吗?
对文字,对读者,对商业,始终要有敬畏之心 。
我不是不在乎钱,我只是不在乎这点钱

文章插图
(在创作内容时,我贴在电脑的备忘帖)
— 3 —兴趣无法使你走到终点
使命才能推动你持续向前
内容创作的第二步,是心态 。
自媒体看上去门槛很低,但其实想做好并非易事 。
为什么?
一是心态 。二是热爱 。
你说我对写作有兴趣,行吗?
不行 。
对文字有兴趣,不是内容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
兴趣并不能使你走到终点,使命才能推动你持续向前 。
比如你喜欢自拍,一周拍10张,你也许会很开心 。
但是让你每天不同角度、姿势,拍10000张,自拍变成一份工作的时候,而且还不一定有收入 。
这个时候,你的心态是否还会平稳?
在没有任何稳定收入的前提下,自己辞职,全职一头雾水进入这个领域,风险会非常大,成功可能性很低很低 。
因为,你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无人问津,没有商业化收入,没有认可,到处都是否定你的时光 。
而这段时间,不是一天两天,是动辄以“年”为计数单位 。
当你心态不稳的时候,是很难写出好内容的 。你的内心会非常煎熬 。
做自媒体,保持更新,背后需要对文字有强烈的热爱,还需要使命驱动 。
使命就是你为了什么样的目的开始创作,有没有超越金钱之上的追求 。
你写的东西,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到一些读者,变得更好 。
我不是不在乎钱,我只是不在乎这点钱

文章插图
读者感谢信
有没有使命感,非常重要 。
你是否热爱这件事?出发点是什么?
你擅长什么?你的定位是什么?
你能否给读者独特的价值体验?
你擅长的内容领域,群体是否足够大?
你写的内容,是为了帮助哪些人?
这些都是你要思考的维度 。
记住这句话:
兴趣并不能使你走到终点,使命才能推动你持续向前 。

我不是不在乎钱,我只是不在乎这点钱

文章插图
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读者的感谢信,这些都是使命驱动的因素 。
思考清楚后,还要去研究内容平台,研究平台的头部玩家,分析背后的商业模式,结合自己的擅长和意愿,找到相对完美的结合点 。
可以先从投稿做起,给一些大号投稿,不断积累资源和曝光量,当你的合作渠道足够多,内容足够有价值,才会有更多可能的机会 。
千万不要为做什么而做什么,一定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擅长的和群体价值的三者交集 。
没有结合点,你就很难坚持走下去,几年之后你会再次遇到走不通的岔路,面对困境又会从零开始做起 。
内容创作,不要轻易全职 。
保险一点的方式是在拥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同时,心态平和,白天上班,晚上创作 。
你并不是一定要靠这个赚钱,而是写东西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
直到创作的收入能够覆盖到你的生存和发展支出,并且比较稳定持久 。
低成本试错,才是王道 。
最后的话
我对同学们说:
很多同学羡慕我的写作能力,演讲能力,洞察力 。
但这些并不是生来就具有的 。
我能写,是因为我初中就开始写小说,高中开始写诗集,2003年开始写博客,如果博客时代有自媒体,在那时候,我就已经写出了至少相当于现在百万级爆文的影响力;
我能讲,是因为我大学就开始参加辩论赛,是南京大学最佳辩手,2002年就编写一门三天的“项目管理”课程,拿到PMI的认证,给大量微软员工和全国软件园讲课;
我能想,是因为初中就自学了大学《形式逻辑》的教材,本科在南京大学数学系接受过极其残酷的逻辑训练,在微软前几年做技术,被客户逼死 。
作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主动转向市场岗,强逼着去改变自己 。
至于知识体系丰富,是因为我每天无论多忙,都会坚持学习,无一日间断 。
我经常出差,晚上睡的也不早,996对我来说是放假,007(从0点到0点,一周7天不休息 。)才是我的常态 。
很多人期望获得一招致胜的赚钱方法,期望快速赚到钱,渴望一夜暴富 。
期待有那么一本“写作秘法”,学了以后,就能够让自己快速崛起 。
哪有什么秘诀?
无非是日复一日的坚持,靠使命驱动,不断地写下去 。

从0订阅用户,到170万订阅用户,
这一天,我已经坚持了十几年 。
你也许会早一些,也许会晚一些,也许还在犹豫是否开始 。
没关系 。别轻易放弃 。
就像一位读者在一篇文章评论区的留言:
我不是不在乎钱,我只是不在乎这点钱

文章插图
“坚持做正确而困难的事 。
长期有耐心,不要因为起点低就放弃 。“
只要你进步的速度足够快, 起点多低都没问题 。
共勉 。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