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冻米糖的历史


丰城冻米糖为丰城市优秀传统产品 , 俗称“江南小切” , 以其“洁白如雪、香脆酥甜、落口消融”的独特风味闻名天下 。据《丰城县志》记载 ,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 , 丰城开始制作冻米糖 , 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代民族英雄邓子龙(1531~1598年)曾令部下将士 , 把糯米饭晾干 , 炒成爆米花 , 以糖粘拌 , 切成小块 , 取名“小切” , 又叫“米花糖” , 以备行军打仗作干粮食用 。这种口味好且便于携带的食品伴随邓子龙率领江西客兵转战福建、广东、贵州、云南及朝鲜等地 。以后每逢中秋佳节 , 丰城农村家家户户制作小切 , 以示祭奠明代爱国将领邓子龙 。此传统一直延续至清代 , 始渐演化为待客解茶、馈赠亲友之用 。
1756年 ,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丰城 , 品尝小切后连声称好 , 此后小切便成为皇室贡品 , 并蜚声全国 , 驰名东南亚 , 成为久负盛名的江西地方特产 , 享有江西“四大名点”之一的美称 。后来 , 小切制作逐渐成为丰城一个独特的产业 , 至解放前 , 在丰城城区内就有几十户专业制作“小切”的作坊 。民国时期 , 丰城冻米糖就远销到长沙、武汉、上海、香港 , 甚至南洋一带 , 还出现了“天一斋”、“和平”、“和昌”等远近闻名的老字号 。1949年2月14日的《民国日报》对丰城冻米糖作了专题介绍:“丰城冻米糖自农历八月十六日上市 , 到次年二三月为止 , 一直行销本省及沪港一带 , 是茶会中的应时细点 , 又是旧历年间拜年送礼的佳品” 。1965年 , 丰城冻米糖被江西省商业厅命名为“江西名产” , 1980年和1984年先后荣获江西省经贸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 1985年荣获国家轻工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
丰城冻米糖迄今一直是丰城市民居家旅行和待客的主要副食品 , 其外观平整 , 精白晶亮 , 吃起来松脆爽口 , 落口消融 , 无渣无屑 , 回味无穷 , 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 , 这与丰城冻米糖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密切相关 。民间流传“新淦(今新干县)糯谷米 , 龙泉(今遂川县)清茶油;江苏桂花香 , 台湾麦芽糖” , 而丰城冻米糖所用的主原材料就是新干糯米、江苏桂花、遂川茶油和台湾麦芽糖 。同时 , 丰城冻米糖制作工艺十分精细 , 工序有20余道 , 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精选糯米淘洗 , 煮成饭 , 用水冷却后晒制冻米;将茶油加热至适当温度后 , 倒入冻米炸成爆米;熔化麦芽糖 , 待稠稀适中后倒入爆米拌粘 , 加入桂花和红、绿柚丝等佐料后捞起倒入木框;碾压糖米花 , 松紧适度 , 切制;冷却后包装 。
丰城冻米糖地生产模式一是民间各家各户的小作坊 , 二是个体企业食品加工厂 , 三是政府组织、扶持的专门从事名优土特产品加工生产的股份制龙头企业 , 其产品参加全国展销活动 , 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
【丰城冻米糖的历史】2010年6月 , 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 , 丰城冻米糖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