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催化裂化加工工艺解读

来源:化工活动家公众号
作者:JokerJohn
催化裂化是现代炼化企业最重要的原油二次加工过程之一 , 是重油轻质化的主要工艺技术 。自1936年世界上第一套固定床催化裂化工业装置诞生以来 , 催化裂化技术经历了20世纪40~50年代的移动床工艺和流化床工艺的平行发展阶段 , 以及60年代的流化催化裂化(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 FCC)工艺的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 , 伴随着分子筛催化剂的成功开发和不断改进 , 提升管流化催化裂化工艺逐渐成为催化裂化过程的主导工艺技术 。
1、多产液化气及高辛烷值汽油催化裂化技术(MGG/ARGG)主要生产辛烷值高的优质抗爆性汽油 , 兼产含有较多烯烃的液化石油气 。
技术特点

  • 原料广泛 , 可以加工常规FCC的各种重质原料;
  • 油气兼顾 , 产物分布和产品性质兼有催化裂化正常裂化区(低干气和焦炭产率 , 汽油安定性好)与过裂化区(高液化气产率 , 液化气的高烯烃度和高辛烷值汽油)的共同优点;
  • 采用活性高、水热稳定性好、重油转化能力突出、抗重金属污染强、烯烃选择性好的RMG、RAG系列催化剂;
  • 该技术可在已有催化裂化装置上 , 利用提升管反应器来实施;
  • 可改变工艺条件和操作方式 , 灵活调整产品结构 。
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与常规FCC工艺基本相似 , 原料油经蒸汽雾化后送入提升管反应器 , 与热的再生催化剂接触 , 发生催化裂解反应 。反应产物经分馏/吸收 , 实现分离/回收 。待催化剂汽提后 , 将沉积有焦炭的催化剂送入再生器中烧焦再生 。热的再生催化剂以适宜的循环速率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 , 并提供反应所需热量 , 实现反应-再生系统热平衡操作 。
2、多产液化气及柴油催化裂化技术(MGD)技术特点
  • 采用分段进料、选择性裂化技术和控制汽油裂化技术 , 在提升管反应器中形成多个反应深度不同的区域 , 原料可按轻重、裂化性能和反应深度的不同 , 在不同区域进行反应;
  • 可多产液化气、丙烯和柴油 , 降低催化汽油的烯烃和硫含量 , 提高辛烷值;
  • 具有高度的操作灵活性和产品灵活性 , 可选择不同生产方案 , 灵活调整产品结构 , 且调整时间短 , 一般在8~24小时内产品收率即有很大变化;
  • 该技术可在稍加改造后的催化裂化装置上实施 。
生产工艺:高温再生催化剂从再生器进入提升管反应器底部 , 用预提升介质提升 , 并与汽油喷嘴喷出的汽油接触反应 。反应后的油气和催化剂进入重质油反应区 , 与馏分重、难裂化的重质油接触反应 。反应后的油气和催化剂进入轻质油反应区 , 与馏分轻、易裂化的轻质油接触反应 。反应后的油气和催化剂进入反应深度控制区 , 通过注入粗汽油等介质 , 控制整个提升管反应器的转化深度 。反应产物经分馏/吸收系统 , 实现分离/回收 。具有与ARGG相同的反应-再生系统热平衡 。
3、多产异构烷烃催化裂化技术(MIP)技术特点:
  • 采用串联提升管反应器系统 , 该系统包含裂化和转化(异构化 , 氢转移 , 烷基化)两个反应区;
  • 用相对较低反应温度/较长反应时间的反应模式 , 替代常规FCC高温/短反应时间的操作模式;
  • 增加轻质产品中的异构烷烃含量 , 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至35%以下 。
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与常规FCC基本相似 。
4、多产异构烯烃催化裂化技术(MIO)目标产品:异构烯烃(异丁烯、异戊烯)和高辛烷值汽油 。
技术特点:
  • 使用配套的、有专利权的催化剂RFC和特定的工艺条件;
  • RON为93的汽油产率可达到40.8% , 稳定性好;
  • 所产柴油经加氢后可作柴油组分;
  • 装置能耗比常规FCC略高 。
5、深度催化裂化技术(DCC)目标产品:丙烯、异构烯烃 。
技术特点:
  • 装置的反应系统有提升管加流化床(DCC-I型 , 最大量丙烯操作模式)或提升管(DCC-Ⅱ型 , 最大量异构烯烃操作模式)两种型式 , 可以加工多种重质原料 , 且特别适宜加工石蜡基原料 , 丙烯产率可达20%;
  • 所产汽油可作高辛烷值汽油组分 , 中馏分油可作燃料油组分;
  • 使用配套的、有专利权的催化剂 , 反应温度高于常规FCC , 但远低于蒸汽裂解;
  • 操作灵活 , 可通过改变操作参数转变DCC运行模式;
  • 该工艺过程虽有大量气体产物 , 但仍可采用分馏/吸收系统 , 实现产品的分离/回收 , 不需要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中所使用的深冷分离;
  • 烯烃产品中的杂质含量低 , 不需要加氢精制 。
生产工艺:突破了常规催化裂化(FCC)的工艺限制 , 丙烯产率为常规FCC的3~5倍 。其工艺流程与FCC基本相似 , 包括反应-再生系统、分馏系统以及吸收稳定系统 。原料油经蒸汽雾化后送入提升管加流化床(DCC-I型)或提升管(DCC-Ⅱ型)反应器中 , 与热的再生催化剂接触 , 发生催化裂解反应 。反应产物经分馏/吸收系统 , 实现分离/回收 。沉积焦炭的待生催化剂经蒸汽汽提后送入再生器中 , 用空气烧焦再生 。热的再生催化剂以适宜的循环速率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 , 并提供反应所需热量 , 实现反应再生系统热平衡操作 。
6、生产清洁汽油并多产丙烯催化裂化技术(CGP)目标产品:烯烃含量小于20%的高辛烷值汽油 , 以及化工原料丙烯 。
技术特点:
  • 原料包括减压瓦斯油(VGO)、减压渣油(VTB)、脱沥青油(DAO)等;
  • 采用含有两个不同反应区的串联变径提升管反应器系统 , 第一反应区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单分子反应 , 有利于原料大分子烷烃发生单分子裂化 , 第二反应区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原料大分子烷烃的双分子反应 , 在双分子裂化反应和双分子氢转移反应的协同作用下 , 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异构烷烃和丙烯 , 从而显著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
  • 采用一种梯度酸强度和梯度孔分布的多功能催化剂 , 该催化剂中的一种活性组元具有比常规活性组元更强的酸强度 , 并有专门设计的适宜孔径 , 同时该催化剂采用新型基质和功能组分优化集合技术 , 使其酸强度、酸量和容炭能力等适应单分子和双分子反应的需要;
  • 在第一反应区底部采用新型预提升结构 , 可改善催化剂与原料油接触前的流动状态 , 实现更均匀接触 , 从而减少热裂化副反应 , 强化单分子裂化反应 , 在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之间采用具有专利权的异型低压分布板 , 以提高第二反应区的催化剂藏量和催化剂浓度 , 从而强化双分子反应;
  • 采用具有新型结构的高效汽提段 , 可显著提高汽提段催化剂密度 , 从而提高汽提效果 , 有利于第二反应区的双分子反应 。生产工艺:热原料油与热再生催化剂在提升管底部接触 , 然后进入第一反应区 , 在高温下油剂实现短时间接触并反应后进入第二反应区 , 在较低温度、较长油气停留时间和较低重时空速下油气继续反应 , 反应后的物流进入粗旋 , 分离油气和催化剂 , 油气进入后部分离系统 。待生催化剂经汽提后 , 部分补回第二反应区、部分进行再生 , 再生后的催化剂返回提升管底部 。
7、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技术(FDFCC-III)目标产品:清洁汽油燃料 。
技术特点:
  • 原料适应性强 , 产品结构调整灵活 , 高附加值产品产率高 , 汽油产品质量好 , SOX排放低;
  • 催化汽油烯烃含量可降至18%以下;
  • 催化汽油S含量降低45%以上 , RON和MON分别提高2个单位以上;
  • 烟气中SOX排放量降低50%以上;
  • 烯烃产率可达到10%(w)以上 , 同时干气产率在3.0%(w)左右 , 液化气中丙烯含量在37%(w)以上 。
生产工艺:该技术突破传统催化裂化工艺 , 将单提升管改为双提升管 , 并通过增加汽油沉降器和副分馏塔等设备 , 将汽油待生催化剂引入原料油提升管催化剂预提升混合器 , 实现“低温接触、大剂油比”的高效催化 , 从而大幅度降低汽油硫含量和烯烃含量 , 提高汽油辛烷值 , 同时增产丙烯、液化气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 有利于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 。
【7大催化裂化加工工艺解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