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壳养花

1.锯渣可以养花可以 。
盆栽土壤的配制 , 要根据种植植物的要求 , 重视土质的透气性、肥力与适合的土壤酸度 。 通经常使用肥沃的田园土(热土)加砻糠灰按213:1的配比制成栽培基质 。
但城市养花 , 限于条件 , 不容易获得优良的培养土 , 则可搜集、落叶、锯木屑、花生壳、豆壳、蛋壳、甘蔗渣、家禽羽毛、鱼骨、虾壳等城市生活废物 , 经切细打碎后 。 加淘米水 , 置于旧缸、或塑料袋中 , 再经较长时间的发酵腐熟后 , 晒干、过筛、与部份生泥(道路、基建开挖出的土方) , 拌和配制成盆栽营养土 。
经过翻盆替换下来的宿土也可与生活废物混合堆沤后 , 重复使用 。
2.如何正确的养花蛤花蛤的养殖: 繁殖 花蛤雌雄同体 , 一般两年性成熟、性成熟花蛤的性腺分布在内脏团周围 , 并延伸至足的基部 。
雌性性腺呈乳白色 , 雄性性腺呈淡桔红色(或奶黄色) 。 卵呈圆球状、卵径约为70-90微米 , 卵外有一层胶质的卵膜 。
精子呈狭茧型、长约3微米 。 文蛤的繁殖期在初夏 , 随种类和地区而有差异 , 辽宁、山东等地的产卵期在7-8月 , 江苏、浙江、福建在6-7月 , 广东、广西在5-7月 。
文蛤产卵期的海水表层温度约在27-29℃ 。 文蛤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24.9-31.4℃ , 以26-28℃为佳 , 适宜的海水比重1.010-1.025 , 以1.015-1.025为好 , 幼虫生长变态的适宜温度为24.9-31.0℃ , 适宜比重范围与胚胎发育相似;饵料新鲜、丰富、质量好时、幼虫个体大、变态早 。
文蛤幼苗适宜存活的底质 , 其含沙量要求在75﹪ 以上(全沙质最好);幼苗对低比重的海水适应性较强 , 短时间内海水比重降到1.003-1.005时幼苗仍能存活和生长 。 自然海区幼苗生长速度较人工育苗要快 。
文蛤的生长规律 最适宜文蛤生长的海水温度约为15-30℃ , 春天水温达到11℃以上时开始生长 , 冬天水温降至10℃以下停止生长 , 浙南地区文蛤生长最快的时间是4-6月和9-11月 , 12月至翌年2月生长速度极慢 。 文蛤生长速度随个体大小而有明显差异 , 个体较小的文蛤 , 其壳长和体重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个体大的文蛤 。
虾塘养殖文蛤较理想水位是控制滩面上水深30-50厘米 , 此外塘内的饵料丰富与否 , 底质的优劣都是影响文蛤的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 。 养殖期间 , 文蛤除了因密度太大或其他原因必须移动外、尽量少移动 。
一旦移动后 , 文蛤的生长将受到很大影响 。 文蛤适养苗种的培育 文蛤适养苗种就是将0.5-1.0毫米大小的文蛤幼苗分阶段培育成50-70颗/500g适苗种 。
第一阶段将0.5-1.0毫米的幼苗培育成0.8-1.5厘米的小苗 , 筛取后 , 再均匀分散 , 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适用中苗 , 培育池滩面上水深15-30厘米 , 以利底栖硅藻能较快地繁生 , 水位随水温升高而适当加高 , 比重保持在1.010-1.017 , 池水以略带硅藻的暗褐色为好 。 文蛤的养殖技术 (一)沙滩文蛤养殖 沙滩文蛤养殖在中国历史悠久 , 自然沙滩养殖的文蛤色泽较池塘养殖的文蛤艳丽、但肥满度不如池塘养殖 。
另外 , 由于中国沿海赤潮频发、经常造成文蛤的大面积死亡 , 直接影响了沙滩文蛤养殖的发展 。 1、养殖场地的选择自然沙滩养殖文蛤 , 应选择在海区潮流小(潮流大会造成文蛤的大量流失)、沙滩连片面积较大、沙粒较细、海区海水盐度在5%-30%之间的沙滩 。
2、苗种放养沙滩选定后 , 在适养的沙滩外围插上围网、以防止文蛤迁移和敌害侵入 。 拦网要高出沙滩1.5米左右、埋入沙层0.5米以上 。
海区潮流稍大的养殖区 , 最好布置两级围网 。 文蛤苗种以每亩投放规格为120-200颗/500克的文蛤小苗200-250公斤为宜 , 具体投放量的多少要根据苗种规格的大小合理调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