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假尾孢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菊花假尾孢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一、为害症状
【菊花假尾孢褐斑病的防治方法】病斑生在叶两面 , 近圆形 , 大小4-15mm , 初期边缘不明显 , 后有时生暗褐色细线圈 , 常沿叶片边缘着生 。 叶面病斑初浅黄色 , 后期褐色至暗褐色 , 叶背病斑灰褐色 。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
病原为Pseudocercospora chrysanthemicola(Yen) DeiShton.菌丝体从气孔伸出 , 青黄色 , 宽1.5-2.5 微米 , 有隔膜 。 子座生在气孔下 , 暗褐色 , 形状不规则 。 分生孢子梗2-20根 , 浅青黄褐色 , 色泽均匀 , 宽度不规则 , 直立或弯曲 , 0-2个曲膝状折点 , 有时分枝 , 顶部宽圆至圆锥形平截 , 0-4个隔膜 , 大小 20 -50×3-5(微米) 。 分生孢子倒棍棒形 , 青黄色 , 顶端钝 , 基部倒圆锥形平截 , 具隔膜3-15个 , 大小 30-115×3-5(微米)
三、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越冬 , 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 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蔓延 , 通常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 , 植株生长不良 , 或偏施氮肥长势过旺 , 会加重发病 。
四、防治方法
(1)注意田间卫生 , 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处烧毁 。
(2)清沟通排渍 , 避免偏施氮肥 , 适时喷施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000倍液 , 使植株健壮生长 , 增强抵抗力 。
(3)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 隔10-15天1次 , 连续防治2-3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