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肉的吃法 龙眼和桂圆的区别

桂圆又叫龙眼 , 很多朋友曾经问我桂圆和龙眼的差别 , 其实两者就是同一种东西 , 没有什么差别的 。 为什么叫桂圆呢?封建时代由于龙眼是犯忌 , 所以为了避讳就叫桂圆 , 应为广西产的龙眼非常园 , 所以叫桂圆了 , 桂是广西的别称 。
桂圆又叫龙眼 , 很多朋友曾经问我桂圆和龙眼的差别 , 其实两者就是同一种东西 , 没有什么差别的 。 为什么叫桂圆呢?封建时代由于龙眼是犯忌 , 所以为了避讳就叫桂圆 , 应为广西产的龙眼非常园 , 所以叫桂圆了 , 桂是广西的别称 。
龙眼
新鲜的果实 , 剥壳折枝后食用 。 龙眼带壳带核晒干后 , 叫龙眼干 。
如果是去壳去核 , 只留果肉 , 晒干后就叫桂圆 。 龙眼—含有糖、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索等营养成分 , 尤其是糖分的含量很高,并有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萄萄糖以,体弱贫血,年老体衰 , 久病体虚 , 经常吃些龙眼很有补益;妇女产后 , 龙眼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 。
可以水煎服用 , 也可制成果羹食用 , 还可与白沙糖共同熬成膏剂服用 。 民间用龙眼肉9克、花生米15克煎汤;或用龙眼两6克、莲子15克、糯米30克熬粥 , 早晚各吃一次 , 均有补益的功效 。
专家介绍
桂圆(又名龙眼) , 是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桂圆树的成熟果实 。 桂圆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及云南、贵州、四川等省 , 其中以福建产量最多 。
桂圆有虎眼、石硖龙眼、乌圆、鸡公仔、红核子、花壳龙眼等30多个不同的品种 , 其中以福建云霄、莆田地区的虎眼和广州地区的石硖龙眼质量最佳 。 桂圆的干燥的果肉称龙眼肉 , 具有益气养血 , 健脾补心的功效 , 故有“果中神品”之称 。
《神农本草经》记载:龙眼肉有治疗“五脏邪气 , 安志厌食”的功效 , 称“久服强魂聪明 , 轻身不老 , 通神明” 。
龙眼肉味甘性温 , 归心、脾经 , 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患者 。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与神志 , 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 。 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 , 提供全身的营养 。
如果人们思虑过度 , 劳伤心脾 , 可导致心悸怔忡 , 失眠健忘 , 神疲乏力等症状 。 龙眼肉甘温滋补 , 入心脾两经 , 功善补益心脾 , 而且甜美可口 , 不滋腻 , 不壅气 , 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 。
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者 , 常有气血不足之证 , 而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 , 倦怠乏力 , 心悸气短等症 , 龙眼肉既补心脾 , 又益气血 , 甘甜平和 , 有较好疗效 。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 龙眼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 龙眼肉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 提示其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
龙眼肉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抑制肿瘤细胞 , 降血脂 ,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 增强机体素质等作用 。


桂圆肉的吃法 龙眼和桂圆的区别

文章插图

1、治贫血、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神经衰弱:龙眼肉15克 , 莲子、芡实各20克 , 同煮汤食用 。 每日1-2次 。
2、治疗肝癌手术后气阴两虚者:龙眼肉50克 , 猪脊骨连肉带髓250克 , 乌龟500克 , 盐、冷水适量 。 先将龙眼肉洗净 , 猪脊骨剁碎 , 乌龟杀后去肠杂并切块 。 把三者放入锅中 , 加水适量文火煎熬至肉烂 , 放盐调味 , 佐膳食用 。
3、治气血两虚、头晕眼花、神疲乏力:龙眼肉30克 , 羊腿肉750克 , 党参15克 , 红枣10枚 , 桂圆肉 , 生姜4片 , 米酒20毫升 。 将羊肉洗净 , 切块 , 油炒 , 用姜、米酒爆透 。 龙眼肉、党参、红枣(去核)洗净 , 与羊肉一齐放入锅内 , 加清水适量 , 武火煮沸后 , 文火煲3小时 , 调味佐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