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剑仙派养生气功 灵狐拜月法

“灵狐拜月”是方代峨嵋内功功法之一, 经历代口传心授, 流传于今 。 本功法是先贤们根据狐狸、免等灵性动物的生活习性, 比照自己练功实践所得创编演化而来 。 灵狐拜月动作虽简单易行, 但一旦配合意念修炼, 就变化多端, 奥妙无穷 。 练功时要边练边悟, 循序渐进 。
动功练法
第一无极式:取自然站立式 。 两脚左右分开, 站实踏稳, 脚尖朝前, 双脚平行与肩同宽;两腿膝部不屈不直, 不僵不硬;两手自然下垂, 放置在胯部两侧, 手指微弯曲, 手心朝身体;周身中正, 入静放松, 双目微闭, 略留余光, 精神内收 。 要不闻不问, 不急不躁, 五蕴皆空, 呈大无为态 。
第二平举式:两臂从体侧向上缓慢地抬起, 手掌掌心向上, 两臂成“一”字 。 动作要求舒展大方, 松而不懈, 肩部不要上抬, 肘部不要僵直, 腕部要微向上抬起, 始终做到自然而然 。
第三通天式:双手不停地抬至头顶上万相合, 十指相接, 掌心空虚, 掌根轻轻地接触, 十指直对着天空, 掌根直对头顶正中的“百会”穴静养 。
第四合掌式:静养片刻以后, 颈椎先向前上方弯曲, 同时双手从体前下行至“膻中”穴(或称中丹田部位), 双手十指相合, 指尖直对“印堂”穴 。 此时全身心进.步放松, 臂膀和颈椎弯曲要自然, 不可僵硬, 以舒适为佳 。
第五拜月式:接上式, 胸椎、腰椎、尾椎依次向前下方弯曲, 使整个脊柱聚拢呈一个球形, 球形的弧度尽可能地向外扩大, 同时要注意各部位的放松程度 。
第六自然式:上式经过1~3分钟以后, 两手继续下行, 边落边分开, 到脐下时, 两手手心向前方左右技开, 与身体成45度夹角, 同时尾椎、腰椎、胸椎、颈椎依次抬起, 展开呈笔直状 。 当脊柱挺直后, 部向左右两侧撑开, 使之圆裆 。
此为灵狐拜月法的第一步骤, 无论健康者还是患病者, 无论有否练过气功, 一般练习本法3个月后定会有所收获 。 如果想继续深造, 想在功力上有个大的飞跃, 就要练习灵狐拜月法的第二个步骤:
动作配合意念心法
第一式动作同前 。 意念身体内部污浊之杂气从头顶下沉至足下, 排出体外, 同时将全身之真气沉人下丹田 。
第二式动作同前 。 随着两手抬起, 意念将地气拔起, 吸入“劳宫”穴两手抬到肩平时, 意念宇宙间之真气灵气亦从劳宫穴吸人, 同时意念本周围花草树木、山川湖泊之真气灵气向全身拢集而来, 加以吸收 。 之能利用的一切真气都要完全吸进身体内部深层 。
第三式动作同前 。 将双手汇集到的真气灵气聚合成高密度的柱人百会穴灌人体内, 贯通人体的“中脉”, 意念要不断地进行, 但意念可过猛, 要似有似无 。
第四式动作同前 。 意念聚到体内的气, 在下丹田渐渐地凝结成球的、有质量的结晶物体, 同时微微注意一下印堂穴 。
第五式动作同前 。 意念下丹田中凝结的那个球状物发光、发热, 照亮全身, 通明透彻, 温暖全身, 这个球密度越来越大 。 在整个练功过程中, 时刻保持脊柱的圆润和放松程度 。
第六式动作同前 。 当尾椎第一骨节挺直时, 将下丹田中那个炽热的球体移出丹田, 冲向“会阴”穴;当


本功法是峨眉剑仙派养生气功, 又称“峨眉真功”, 属道家全真派玄门功夫 。 此功法有动有静, 练功时先动后静, 以动为导, 以静为养 。 在升降开合, 吞吐浮沉, 外采内应, 自然打通经络和调动潜能 。 长期修炼, 将累精集气, 聚气全神, 炼神还虚, 提高功能 。 有病祛病, 无病养生 。 并可发放外气为他人探病治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