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气功治疗心悸 小周天自练口疮顽疾迁( 二 )


方解:突然惊恐后 , 交感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状态 , 不可能骤然安静下来 , 故宜练舒松自然的简易动功以安神 。 如稍安 , 或迁延已久 ,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 , 大脑皮层神经活动失调 , 故宜精神放松和肢体放松 , 守致宁静 。 由于这类病人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 , 其灵活性可能也强于正常人 , 故不宜内守 , 以防“着意”出偏 。
二、心血不足
临床表现:心悸头晕 , 面色不华 , 唇与指甲苍白 , 四肢无力 。 舌淡 , 苔薄 , 脉濡细 。
主证分析:血虚故面色不华 , 唇与指甲苍白 。 血虚不能养心 , 故心悸 。 心血不能上荣于脑 , 故见头晕 。 血虚不能养筋 , 故四肢无力 。 舌淡 , 脉濡细 , 均是血虚之象 。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 , 补心安神 。
气功处方:坐式:一般放松;心经意守;自然呼吸;收功 , 气息归元 。 每日二~四次 , 每次半小时 。
方解:松静练气是基本功法 , 患者血虚头晕 , 故宜一般放松 , 即不宜由上而下放松 , 以免气机向下而加重病情 。 心经意守 , 就是在肢体放松后 , 两手缓缓提起 , 指尖向前 , 两中指尖相接 , 两内劳宫穴相对 , 成捧物状 , 置于小腹前 。 中指尖(中冲穴)在经络属心包络经 , 在五行属火 , 两中指尖相接并意守之 , 可产生“真气” , 经心包经而“气至病所” , 以补益心气 , “气为血帅”、“养血必先养气” , 故也有养血作用 , 心经意守又一特点是简单易学、容易意守 , 不会出偏 。 又由于杂念减少 , 神不外驰 , 故能安神 。
三、心肾两亏
临床表现:心悸不宁 , 心烦眩晕 , 夜眠不安 , 耳鸣健忘 , 腰膝无力 , 舌质红 , 脉细弱 。
主证分析:肾阴不足 , 不能上济于心 , 心火偏旺 , 故心悸 。 心烦 , 夜眠不安 , 健忘 。 肾阴下亏 , 故腰膝无力 。 阳亢于上 , 故眩晕 , 耳鸣 。 舌质红 , 脉细弱 , 是阴虚火旺之象 。
治疗法则:滋阴清火 , 养心安神 。
气功处方:
初诊处方:坐式松静练气法 。
二诊处方:坐式;三线行气;心经意守;自然呼吸;收功;气息归元 。 每日二~四次 , 每次半小时 。
三诊处方:坐式;三线行气;心经感应;中冲、涌泉交替意守 , 自然呼吸;收功 , 气息归元 。 每日二~四次 , 每次半小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