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小吃土家油茶汤的来历

【湖北恩施小吃土家油茶汤的来历】
小吃简介
油茶汤对土家族人来说一日三餐少不了 。土家油茶汤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土家语称“色斯泽沙”,堪称中国茶文化一绝,源远流长 。据清代的《来凤县志》记载:“土人以油炸黄豆,包谷,米花,绿焦诸物,取水和油,煮茶叶和汤泡之,饷客致敬,名曰:‘油茶’” 。
小吃做法
做油茶汤所需炊具也较简单 。在农村则只需一口铁锅、一个三脚、一把锅铲和一些火就行,而在城镇的仅需铁锅、锅铲、火炉就行 。在龙山县湾塘乡,不少人家还有专门装盛油茶汤的罐子,有陶的、铁的、铜的、瓷的 。装油茶汤时就将罐放在火边煨着,在上山劳动时就装一大罐油茶汤以备午餐时用 。专用的油茶汤铁锅和罐子,是长年累月不洗的,因为油糊糊的还不易生锈 。用旺火将铁锅加热,放入菜油,先把花生粒炸成金黄色后装盘 。再将豆腐干炸爆开后装盘,炸豆腐干时要掌握火候,不能炸糊 。炸完豆腐干后,把糍粑也可过油炸一下,核桃仁炸不炸都可以 。接下来,把锅中油盛出,换猪油(因为一般植物油不及猪油香)少许,待油温加热至六成时,把姜末放入油中,同时放入茶叶翻炒至刚好1~2秒时间,倒入适量水(以没茶叶为宜),水沸腾时用锅铲煸草略压,目的是茶叶爆开后加水挤压,这样不仅可以出茶汁,茶叶也不会焦角,还可以软贴汤中;等沸腾1至2分钟,再加入大量水烧开,放盐适合口味后,舀至碗中,再放入炸好的花生粒、豆腐干,核桃仁、蒜末等,这样可以一边喝汤,一边食用汤中花生粒、豆腐干、核桃仁,如果这时再配上用火烧好的糍粑,吃起来那感觉是满口余香,回味悠长 。
土家族油茶汤是湘西的风味小吃,是一种类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土家语称“色斯泽沙”,堪称中国茶文化一绝,源远流长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土家族油茶汤的来历 。
土家油茶汤的来历
关于油茶汤的来历,众说纷纭 。其中一种说法是它起源于汉代 。相传一位将军当年驻扎酉阳,但当地多瘴气,士兵的健康不断受到威胁 。于是将军便用合茗叶、茱萸、芝麻等材料研磨成末,再加入盐制成汤供士兵们饮用 。后来当地百姓便纷纷仿效,逐渐成了习俗,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 。
油茶汤的来历,另外一种说法是:大约明代时期,土家族人民经常遭受外敌侵扰,时常会面临物资匮乏的问题 。到了过年这天,人们家中都只剩下一些玉米、粗茶叶、茶油、蒜苗,于是就用这些东西烧一锅“油茶汤”,用来过年,从此这一风俗便沿袭至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