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除了传统功效

当肉苁蓉的寄主梭梭和柽柳遍布沙漠,美丽的肉苁蓉盛开时,这种流传千年的中药,与现代医学相遇,插上看不见的翅膀,延续一个又一个传奇 。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除了传统功效

文章插图
“沙漠人参”肉苁蓉
肉苁蓉是著名的滋补中药,在唐开元年间(713-741)《道藏》年被列为“中国九仙草” 。虽一味进补,却是“补而不严”,故称“易” 。《本草汇言》说:“这是一种滑补剂,温而不热,补而不陡,温而不燥,滑而不漏” 。
肉苁蓉是一种根寄生植物,其寄主有梭梭、柽柳等 。寄主为强旱生植物,肉苁蓉多寄生在其30-100 cm深的枝根上 。适合生长在内蒙古、甘肃和新疆西北部的沙漠地区 。它被称为“沙漠人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
从野生到人工
由于肉苁蓉的寄生特性,其自然繁殖能力很弱 。肉苁蓉作为一种中药,一般在未出土或刚出土时就进行发掘 。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长期滥采滥挖,肉苁蓉野生资源濒临枯竭,肉苁蓉被列入《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附录二,受到保护 。
1985年,有人开始尝试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开启了人工栽培肉苁蓉的历史 。但由于对肉苁蓉的寄生机制缺乏了解,早期肉苁蓉的接种率很低,无法广泛推广 。
1990年,北京大学药学院涂鹏飞教授发现肉苁蓉种子能诱导寄主根向其方向生长,寄主根的信号物质能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肉苁蓉种子的播种模式 。
涂教授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田永珍、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原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李小波教授等团队组成肉苁蓉研究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系统研究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梭梭和柽柳的生物学基础、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等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不仅实现了肉苁蓉人工种植和推广的目标,还不断挖掘其临床价值 。
截至目前,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的沙漠种植梭梭、柽柳600多万亩,接种肉苁蓉230多万亩,年产药材7500多吨,彻底解决了肉苁蓉药用资源短缺的问题 。同时还治理了一大片沙漠,为肉苁蓉主产区和华北地区筑牢生态屏障,为国家节约治沙资金120多亿元,开创了中国特色可持续治沙新方法 。带动沙区20多万人致富 。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除了传统功效】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
肉苁蓉的传统功效是补肾阳、养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 。科学家研究其化学成分后发现,肉苁蓉主要含有苯乙醇苷、环烯醚萜及其苷类、木脂素苷类、低聚糖及低聚糖酯、多糖、甘露醇和甜菜碱 。
肉苁蓉根据来源可分为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 。传统上管花肉苁蓉不如肉苁蓉,但也不总是如此 。两者在疗效和用药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涂鹏飞团队发现,肉苁蓉中苯乙醇苷含量较低,而低聚糖、甘露醇和甜菜碱含量较高,对缓解便秘有很强的作用 。管花肉苁蓉苯乙醇苷含量高,低聚糖含量相对较低
肉苁蓉的原药材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 ~ 15厘米,直径2 ~ 8厘米 。表面呈褐色或灰褐色,密被排列成瓦状的肉质鳞片所覆盖 。重,硬,稍有弹性,不易折断,横截面褐色,具浅褐色点状维管束,呈波浪状环状排列 。一般消费者购买肉苁蓉需要寻找三点:一是表面有密集鳞片的扁圆柱形;二是横截面内的维管束呈深波状环状排列;第三,质感比较重 。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除了传统功效

文章插图
肉苁蓉
管花肉苁蓉原药材呈梭形、扁梭形或扁柱状,稍弯曲,长5 ~ 2.5 ~ 9厘米,直径2.5 ~ 9厘米 。表面是棕色到深棕色 。颗粒状断面,灰褐色到灰褐色,散在点状维管束 。一般消费者在购买管花肉苁蓉时需要找三点:一是纺锤形或扁纺锤形,表面有鳞片脱落;二是横截面内的维管束呈点状分散;第三,质地厚重,表面有光泽 。
c="https://p9.toutiaoimg.com/origin/pgc-image/0d635da2916043269ea23532b4957ebc?from=pc">管花肉苁蓉药材
市场上还有一种沙苁蓉,形状细长,呈扁柱形,表面发亮,非常轻,有效成分与药用肉苁蓉不同,而且含量很低,没有肉苁蓉的疗效,属于假药 。有些不良商家将其加工后作为野生肉苁蓉销售,提高价格卖给消费者 。
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除了传统功效

文章插图
肉苁蓉伪品——沙苁蓉
要避免买到的肉苁蓉是假冒伪劣产品,最有效的办法是到正规药店购买,品质有保障 。
5月9日~10日“第十一届国际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在肉苁蓉主产地之一甘肃省武威市召开,主题是“做强肉苁蓉健康产业,推动肉苁蓉属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来自全国的26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肉苁蓉主产地政府领导和地方技术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
文:吴卫红
编辑:梁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