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方文化园景点介绍 海南巴西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哪些?都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海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一,“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
考古发现传世的越王剑近20余把,其中有越王勾践剑、越王者旨於赐剑、越王亓北古剑、越王州勾剑 。这些越王剑,从铸造工艺、形制或错金铭文均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个王的用剑在铸造、加工、铭文诸方面都不雷同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创造出的青铜文化是何等的璀璨夺目 。
其中的越王亓北古剑通长65.2厘米,格宽5厘米 。此剑为复合剑;剑圆茎上有平行箍两圈,上有错金纹饰,刃一侧微残(有小缺口) 。剑格正、背皆有错金鸟虫书铭文,正面有铭文一行10字,左右两边各5字,对称分布,做“戊(越)王亓北古”;背面亦10字在左右两边对称分布,作“自乍(作)元用之”;圆形剑首环列错金鸟虫书铭文12字“台戊(越)王亓北自乍(作)元之用之佥(剑)” 。
因何宝贝?
吴越的王者所作剑是当时的极品,是我国兵器史上最珍贵的文物之一 。亓北古,是越王勾践的孙子,即是越王盲姑,盲姑即不寿 。所以此剑又称“盲姑”剑,距今有2400年历史,目前发现存世仅3柄,分别藏于海南博物馆、安徽的安庆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 。此剑有如下特点:
1、全剑器形完整,品相佳,上海博物馆与安庆市博物馆藏剑或残或断 。
2、剑首环铭十二字、格铭正反两面二十字,共计三十二字错金鸟篆书体保存完整,无佚落,文字清晰,错金色彩鲜明 。
3、此剑以复合(学界亦称双色剑)金属嵌铸剑身,不同于上海博物馆与安庆市博物馆藏剑 。
二,唐三彩马
此马为立马俑,高73.1厘米,长81.3厘米 。四腿直立于长方底板之上,通体施棕黑釉,呈自然毛釉斑点,马前脸、鬃、尾、四蹄为白色 。伸颈昂首,细腰健蹄,两耳直竖,眼睛炯炯有神目视前方 。造型精美、简洁,但细部处理却一丝不苟,如梳理整齐的三朵花式的马鬃,有花纹装饰的马头革带,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此马体形硕大,外形逼真,把皇家马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立式马俑 。
【海南东方文化园景点介绍 海南巴西博物馆】三,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口径6~7.3、足径10.4、高40厘米 宋代 此花口凤首壶的造型,是受唐代波斯金银器影响、演变而来的 。口部盛开的四瓣花象征凤冠,凤首上大喙、大眼,凤首后部恰似一束长羽上飘呈钩状,平衡了凤首的坐标,展现了凤的精气神,长颈渐宽,丰肩圆腹,颈下部有三道凸弦纹,腹部有两道凸弦纹 。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青,晶莹剔透,凤首美如琢玉 。是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
四,明代侍女甬
明代,高17.5—22.5厘米 。海口市金牛岭公园明代陶贵家族墓地出土 。共8件,泥质陶,由头、身和底座组成,人物面容生动,发绘黑彩,面施铅粉,或铅粉脱落,上身着左衽或右衽短袄,长裙及地,立于抹角方座之上 。从手势可以分辨其手持不同的物品,进而了解其侍女的身份职责 。
此外,还有“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
800多年前,一艘满载货物的宋代巨舶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 。历经数百年,直至二十一世纪,方被考古学家打捞出水 。沉睡近千年的华光礁石1号宋船,终于在这里重放异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