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种桃树炭疽病的防治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县桃树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气候条件、品种、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桃树炭疽病发生较重、对桃树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 有效防治炭疽病对提高产量和效益非常重要 。

【防治】种桃树炭疽病的防治

文章插图

一、危害症状 。 该病主要为害果实, 也能侵害叶片和新梢 。 幼果受害, 初为淡褐色水渍状斑, 后随果实膨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红褐色, 中心凹陷;气候潮湿时, 在病部长出橘红色小粒点, 幼果染病后即停止生长, 形成早期落果;气候干燥时, 形成僵果 。 成熟果的病斑上呈明显的同心环状皱缩 。 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 淡褐色 。 病、健部界限明显, 后期病斑为灰褐色, 干枯脱落, 造成穿孔 。 新梢上的病斑呈长椭圆形, 暗褐色, 稍凹陷 。 病梢上叶片呈上卷状, 严重时枝梢常枯死 。
二、病原及发病规律 。 桃炭疽病是半知菌门炭疽病属的一种真菌 。 病菌以菌丝在病枝、病果中越冬, 翌年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即当平均气温达10-12℃、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开始形成孢子, 借风雨、昆虫传播, 形成第1次浸染 。 该病为害时间长, 在桃整个生育期都可浸染 。 高湿是本病发生与流行的主导诱因 。 开花及幼果期低温多雨, 果实成熟期温暖, 多云多雾、高湿有利于发病 。 管理粗放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施氮过多, 树冠郁闭的桃园发病严重 。
三、防治技术
1、果园策划:切忌在低洼、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地段建园, 要起垄移植, 并注意品种的选择 。
【【防治】种桃树炭疽病的防治】2、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适时夏剪, 改善树体结构, 通风透光 。 结合冬季修剪, 清除树上的枯枝、僵果和地面落果, 集中烧毁或深埋, 减少传染源 。
3、药剂防治 。 萌芽前喷波美3-4度的石硫合剂加80%的五氯酚钠200-300倍液, 或1:1:100波尔多液, 铲除病源 。 花前喷1次药 。 落花后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药, 共喷3-4次 。 药剂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400-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药剂最好交替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