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艺术插花的色彩设计


艺术插花的色彩设计艺术插花既要有优美的造型, 又要有明艳色彩, 两者均是构成优美形象的主要因素 。 然而, 在一般的审美中往往会偏重于色彩, 或者说, 色彩的美最易彼人们所接受 。 马克思任《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
花卉色彩的形成和作用
在自然界中, 大部分植物叶子的细胞里, 都含有绿色的色素 。 我们知道当日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成六种可见颜色的光谱 。 如果让六色光再通过叶绿素溶液而透射到白色的银幕上, 此时从银幕上的光谱里可以发现:在红色光靠近橙色光及蓝色光的部分, 有一条很宽的黑色带, 而绿色部分仍是绿色 。 这说明叶绿素吸收光线是有选样的 。
绿色能有效地利用太阳光, 这是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 进化的结果 。 同时, 植物为了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受到本身质体、色素的抑制, 形成了各种不同颜色的枝叶花果 。 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体中, 所含叶绿素的比例不同, 其颜色的深浅就有差异 。 有一些植物体内 。 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 能使植物呈红色或橙色, 它们主要存在于花瓣或果实中 。 有些植物的叶子在秋季落时前变黄, 就是因为失去了叶绿素, 只剩下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结果 。
植物体内还存在着一种花青素, 较多地存在于花瓣、果实之中 。 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一些红色和蓝色等, 往往是花青索起的作用 。 花青素的颜色随着植物细胞液的酸碱性不同而有变化 。 细胞液为酸性时, 花呈红色;细胞液为碱性时, 花呈蓝或紫色 。 用八仙花作酸碱度变化试验, 效果十分明显 。
花冠居花萼的内方, 色彩非常鲜艳.为植物中最为显著的部位, 也是最富有变化的部位 。 花冠颜色主要是细胞中花青素和杂色体起的作用.花的红色、蓝色、紫色来源于花青素;花的黄色、橙黄色来源于杂色体;不具色素的部分为白色 。 由于花中存在着多种色素 。 各种花的色素组合情况各有所异, 色素存在的多少也有变化, 所以花朵开放时会出现天光十色、斑谰多彩的景象 。
花卉随着四季更替和生理活动的需要, 进行着新陈代谢, 色彩也随之变化 。 花从蓓蕾初绽到枯萎凋零, 叶片从新芽叶翠到枯黄落地, 颜色都是在不断的变化 。 -般说来, 初放的花色浓郁鲜艳, 随后颜色逐渐变淡, 最后失去原有美丽的色泽 。 初放的叶呈嫩绿色并带有鹅黄色.逐渐呈现出墨绿色.到生长末期转黄 。 果实也是如此, 从子房膨大到果实成熟, 色彩有一个变化过程 。 花卉的这种生理特征, 为我们插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同时限制了花材的采摘时间 。
【【插花】艺术插花的色彩设计】插花器皿的色彩
插花器皿的种类很多, 各种花器都有自身的色彩特点, 再加上人为的着色变化.色彩更是繁杂多变 。 插花器皿质地有粗细之分、软硬之别、对光的吸收与反射程度有很大的区别, 颜色差异也很大 。 凡是质地细洁、光滑的物质, 如金属、玻璃、瓷器, 对光的反射较强;质地粗糙的物质, 如粗陶、木器等, 对光的反射较弱 。 由此可见.器皿质地对插花色彩影响很大 。
用陶、瓷制成的花器是我们插花常用的器皿, 其本身也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 有许多奇特的色调, 如青瓷、唐三彩、祭红、三阳开泰等等 。
花器色彩的丰富多变, 对插花来说, 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如花器色彩选择不妥, 也会造成整个作品的失败 。 例如, 用粉彩花卉画、人物图案作画面的花瓶, 就其本身色彩配置来说, 也许是十分精美的, 但与花卉相配, 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 所以, 我们在花器色彩的选择上, 耍立足于简洁、统-.每-件花器只要求存在-、二种颜色.或是几个简单色块组合的花器, 不能使用或少使用那些描金附凤的花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