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预言超大地震 大理即将大地震

大理上千条鱼跳出洱海水面市民担心,是地震前兆吗?最近大理洱海出现了鱼儿翻滚跳出水面的现象,在洱海中,大量鱼儿争相跃出水面,引来大量市民围观 。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文化中自然界的异常现象总是关乎着人类的命运,此次大量鱼儿争相跳出水面也引来了当地人的担忧:这会不会是地震的前兆 。
鱼儿为什么跳出水面?虽然地震发生之前,会有一些动物出现异常行为,但是此次鱼儿跳出水面的行为和地震无关,而是自然现象 。
我们知道, 鱼儿的生活也离不开氧气,但是它们和人类不同,不能通过肺部呼吸,而是通过鱼鳃进行呼吸 。
鱼鳃上有很多丝状的组织,像梳子一样的结构,这些被称为“鳃丝”,在呼吸过程中,鱼儿会先用嘴巴吸入水,然后将水从鱼鳃处流出,而鳃丝可以捕捉水流中溶解的氧,供身体发育需要 。
【2020预言超大地震 大理即将大地震】一般情况下,鱼类纷纷跳出水面多发生在夏季,尤其是在一天之中最炎热的时候 。
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会溶解在水中,但是在不同的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不同,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1公斤的水能溶解9mg的氧气,但在0摄氏度时,1公斤的水能溶解14.6mg的氧 。
也就是说,水的温度越高溶氧量越低 。当水中的氧气减少时,此时鱼类就可能会因为缺氧而窒息,从而导致纷纷跳出水面 。
除了温度的变化,暴雨也将会导致鱼类在水中难以呼吸 。
前阵子广东一个地方的池塘中也发生了大量鱼类纷纷跳出水面的事件,经过当地调查发现,当天曾经下过一场暴雨,而该池塘的水质比较差,暴雨导致底层的腐质物漂浮在水面上,导致鱼类难以呼吸 。
除此之外,微生物在分解腐质物的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氧气,产生很多酸性物质,导致池塘环境不适合鱼类生存,所以鱼类才纷纷跳出水面 。
不过洱海的鱼类跳出水面的情况和广东池塘的稍微有些不同,广东池塘跳跃出的鱼类是攀鲈,这种鱼类可以用鱼鳍在陆地上短暂行走,寻找别的水源 。
而洱海跳出水面的鱼是白鲢鱼,这种鱼生性好动,喜欢跳跃 。据当地渔民介绍,这群白鲢鱼很可能是追逐食物,而聚集到当地,由于活泼好动的性格,使得当地的鱼类受到惊吓而引起骚动 。而这又引起白鲢鱼纷纷跳出水面,因此才出现了当地上千条鱼纷纷跳出水面的奇观 。
鱼类真的能预测地震吗?美国科学家们曾经做了一个动物是否能预测地震的实验,在该实验中,科学家们测试了动物的异常行为出现的原因,结果发现,动物的行为并不能准确预测地震,比如:虽然在地震狗会狂吠,但是当外面经过了一辆小卡车或者有异常声音时,狗也会狂吠 。
换句话说,动物虽然能够对地震做出反应,但是它们并不会单独为地震做出特定的反应,因此我们无法从动物的行为判断地震是否到来,所以动物的异常行为和地震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
其实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我们知道,生物的行为是受基因控制,而基因又会接受自然选择所控制,而大多数生物寿命较短,能够遇到地震的次数有限,或者完全不会遇到,因此它们没必要浪费能量专门演化出一套应对地震的机制 。
比如:人类的婴儿在看到蛇时会哭,但看到杀伤力更大的枪时却不会害怕,这就是因为在过去我们不会遇到枪,所以我们的身体没有演化出应对枪的机制 。
其次,动物并不能未卜先知地判断当地会发生地震,而是地震发生之后发出的声波,被动物捕捉到,导致动物出现异常行为 。而现在在地震发生之时,我们国家也可以通过地震预警提醒人们撤离,这种地震预警模式比动物的行为更高效且准确,所以我们现在不用通过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判断地震是否发生 。
总结鱼类集体跳出水面其实是非常自然的情况,这是因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在缺氧环境下鱼类有可能因窒息而跳跃出水面 。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鱼类在受惊时会跳跃出水面,比如:东北地区冬季捕鱼时,鱼类会因受惊而跳出水面 。
此次洱海的鱼类之所以会跳出水面,一方面和水中的溶氧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因受惊而跳出水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