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价查询网 方圆大厦 广州

广州有什么有特色又好吃的地方?一、同福路
这条街除了这些岭南风格的骑楼之外 , 还有老广州人最爱吃的美食小吃 , 很多都已经是陪着广州人成长的老字号了 。来这边旅游的游客可以来看一下 。
品味碗仔翅
又大碗又便宜而且很好吃 , 里面有蛋花、冬菇和火腿肠 , 料很足而且味道刚刚好 , 不咸不淡 , 吃上一碗就很满足 。
炸姨奶茶美食
炸的东西很多 , 品类很丰富 , 而且对于广州的学生党来说 , 最重要的就是它里面的炸物很便宜 。炸出来的东西很香脆 , 但又不会很干 , 有一点油 , 总的来说吃不多是不会觉得油腻的 。
熊记鸡粥
它家的招牌就是招牌鸡皇粥 , 里面有鸡肉和鸡杂 , 鸡肉很嫩滑 , 鸡杂很爽口 , 但是没有鸡原来的骚把半熟的鸡蛋加到粥里一起吃更加好吃 。

广州白云区有哪些美食?不如试试入选了白云区非遗项目的广式烧味吧!
非遗美食又多了一个新成员!近日 , 广式烧味制作技艺入选白云区非遗项目 , 正在申请市级非遗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该项目传承人为白云区人和镇一家烧腊企业“朱仔记”当家人朱岳争 。
朱岳争说 , 自家烧腊继承了传统制作工艺 , 又在传统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整、创新 , 让烧腊这项传统手工艺富有生命力 。
至于烧腊好吃的秘诀 , 朱岳争笑着说 , “百‘烤’成精嘛!烤制的多了 , 掌握了火候与技艺 , 自然就好吃!”
故事:做烧腊从养鸡开始 名号取自乳名朱岳争是白云区人和镇建南村人 , 家里10个兄弟姐妹 , 他排行老十 。“我今年43岁 , 母亲已经90岁了 。”朱岳争说 , 那时哥哥姐姐大多已成家 , 都有自己的家庭负担 , 自己也很早学会了承担责任 。
15岁那年 , 正在读初二的朱岳争辍学 , 接手五哥和朋友合伙的养鸡场 , 他拿着家里的宅基地证抵押到了一笔养鸡启动资金 。
朱岳争的养殖事业很顺利 , 很快年出栏量就达到了30多万只 。“我们的鸡主要是出口 , 有一部分销售不完 。”朱岳争说 , 那时 , 他尝试将这部分鸡加工成熟食去销售 , 不仅不会亏本 , 还赚了几块钱 。他没有想到 , 这小小一试却奠定了他以后的方向 。在摸索中 , 朱岳争没有止步于养殖 , 他还承包了当时蚌湖镇的兽医站 , 为周边农户提供家禽种苗、技术和兽医保障 , 他最后统一销售 , 形成了“公司 农户 基地”的养殖雏形 。
“后来 , 我在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兽医和养殖技术 , 养了鸡、鸭、鹅和猪 , 想法是如何从粗加工往深加工方向走 , 广东人最爱吃的烧腊是首选 。”朱岳争说 , 正是有了这次转型 , 才有了“朱仔记” 。
说起企业名字来源 , 朱岳争笑着说 , 朱仔就是他的乳名 , “朱”是姓氏 , “仔”在广东话里是“小”、“儿子”的意思 。当年 , 父亲为其取乳名时 , 肯定没料到如今“朱仔”的名字随连锁店、加盟店的不断扩展 , 在白云区乃至珠三角地区名声鹊起 。
技艺:跑到香港偷师学烧腊 传统中去创新父亲是一名烧腊高手 , 在他手把手教下 , 朱岳争掌握了传统烧腊技术 。朱岳争并未因此满足 , 他思考的是 , 如何让烧腊在口感上能保留传统又突破传统 。
如何搞配料试验 , 比较不同木炭烤制肉类后的效果 , 还有烤烧的时间把握 , 他把心思花在了这些细节上 。“由于传统烧烤炉建在地下 , 生火难 , 操作不方便 , 也不环保 , 我将其改造为立式的双孔回风灶 , 并建立烧烤车间 。改造好 , 通风好了 , 达到了火旺、用炭量明显减少的效果 。”
“广式烧腊和港式烧腊制作工艺相同 , 但是在口感上略有差异 , 港式的口感偏甜 , 广式的偏咸 , 香港是国际化都市 , 它的口感包容性更强 , 所以我决定去‘偷师’ 。”朱岳争放下手上的生意 , 跑到香港一家知名的烧腊工厂应聘 , 不仅学习其口感 , 也学习其如何规模化生产模式 。用了两个月时间 , 他“偷师”成功 , 并研究出了朱仔记烧腊独特的制作配方 。
“比起广式传统烧腊 , 我们的烧腊咸味更少 , 但又不会甜到腻 。”朱岳争说 , 18岁那年 , 他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酒楼 , 19岁有了第一家茶餐厅 , 烧腊成为其特色菜 , 得到了顾客的认可 。
目前 , 朱岳争的烧腊已经发展到了有自己的烧腊加工厂 , 烧腊产品不仅供应酒楼饭店 , 也供应给一些大企业 。2007年 , 企业成为“机场食品配送中心” , 产品辐射全国多省、港台地区 , 成为华南排前列的炭烧烧腊企业 。
“传统的加工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这么大的需求量 , 于是用上了电烤炉 , 实现了机械化批量生产 。”朱岳争说 , 他们每天要销售烧鹅、烧鸡各几千只 , 烧鹅几百只 , 烧猪几十头 , 还有烧排骨各种卤味等 。
完成机械化生产转型 最大限度保留传统据介绍 , 烧腊制作包括了清洗、腌制、密封、风干、脆皮、烤制等流程 , “我们的烤制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 除此之外 , 其他流程还是保留传统的制作流程 , 经过很多次实验 , 才找到最合适的配比 。”朱岳争说 。
【北京房价查询网 方圆大厦 广州】采访人员了解到 , 烧腊的制作按照流程分成不同的生产车间完成 , 原本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 , 如今的烤制车间 , 一个人就可以负责一个烤炉或者多个烤炉 。
“每个烤炉一次性可以烤制几十只烧鸭或者烧鹅 , 时间只需要10分钟-20分钟不等 。”朱岳争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 , 他们生产出来的烧腊制品 , 基本与传统口感一致 , 唯一缺少的是传统果木烧制时特有的香味 。
为了能延续传统 , 在自己的朱仔农庄特别保留了四个传统烤炉 , 分为不锈钢和陶质的两种 , 以果木木炭为柴 , 现烧现吃 ,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传统烧腊的口感 。采访人员看到 , 改良后的烤炉外面有温度控制表 , 厨师可以直接观测里面的温度 , 下面有个小门可以随时增加木炭 , 保障出品的成功率 。
传统工艺得到食客认可 期待在继承中创新“朱仔记的烧腊皮脆肉嫩汁多 , 色泽红润 , 抵赞!”“香鲜 , 这股香味只在这里吃得到 , 我都想知道秘方 。”在朱仔农庄 , 不少食客向采访人员称赞道 。
食客们称赞的这道烧腊 , 是农庄的明星产品烧鹅 。朱岳争说 , 烧鹅是采用古法炮制 , 烧鹅的味底经过不断地调制、改善 , 及时根据顾客的反馈来调整 , 调一味换一料 。在口感上有点甜但又品尝不出甜的味道 , 烧鹅皮下几乎没有脂肪 , 吃起来不油腻 。据介绍 , 这道烧鹅在2015年还曾经获得“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经营专用品牌” 。
采访人员在朱仔农庄了解到 , 现场制作的烧腊制品是该农庄最受欢迎的菜品 , 几乎每桌必点一至两种 , 这些客人大多都是附近的熟客 , 从小吃烧腊长大 。一位食客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来这里吃饭 , 每次都会点烧腊 , 吃的就是这口传统的老味道 。
朱岳争说 , 烧腊制作在广东很多人都会 , 大家的制作流程基本一致 , 不一样的是每家的配方 , 这个配方决定了每家烧腊品牌的口感 。作为传承人 , 他会坚持将传统的制作工艺延续下去 , 在几年前 , 就已经开始着手将配方传承给下一代 。
“我的大儿子读小学就耳熏目染了解烧腊制作 , 朱仔记烧腊所有的配方他都掌握了 , 现在他在国外留学 , 我希望未来他能用学到的新知识 ,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 能再突破创新 。”朱岳争说 。
文 广报采访人员肖桂来 通讯员杨黛清、杨凯、石建华
图 广报采访人员杨耀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