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的好处与案例 中长跑运动的意义

中长跑的作用和意义?(一)能量代谢系统与运动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基于中长跑项目能量代谢的特点,对中长跑运动员能量代谢系统的测试与评价,可分为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两个主要内容 。
1、有氧代谢能力
最大摄氧量(vo2max)和乳酸元氧阈(LT)是反映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 。研究认为,是LT的基础,反映了V02max的利用率 。V02max与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密切相关Yanaka(田中,1980)对参加奥运会的中长跑运动员最好成绩与V02max和无氧阈(AT)关系进行测定,发现1500米、300米和5000米的运动成绩与AT的相关系数高于V02maxt 。
中长跑运动员通常以跑速或心率制定有氧训练方案、评价训练效果和诊断身体机能状况 。不同专项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无氧阈数值有所不同,参考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教练员可以在训练的不同阶段安排测其结果可以用于制定有氧训练方案和评价有氧训练效果 。如果训练手段得当,且运动员能够适应,乳酸速度曲线右移;在同一项目不同运动员之间,可进行有氧代谢能力大小的比较;对运动员纵向测试,可以反映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的程度 。需强调的是,根据测定LT值作为制定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适宜强度时,存在着一个灵活的幅度,作为最主稳态的乳酸是一个平均值,其波动范围在4.0士0.5mmol/L 。
2、无氧代谢能力
A:糖酵解能力--中长跑运动员糖酵解能力的常用实验室测定程序见表 。另外,还可在田径场测试中长跑运动员的糖酵解能力,具体方法是运动员在充分的准备活动后,在田径场上完成400m全力跑,记录成绩,测定运动前及运动后5min.7min9min的血乳酸值,并计算血乳酸变化值 。
运动员跑台上跑的时间越长,或场地400m的成绩越好,血乳酸变化值越大,表明糖酵解能力越强 。当跑台上运动时间缩短,或场地400m全力跑成绩下降,而血乳酸变化值不变或反而上升时,可能是身体机能状况不佳的表现,应引起注意 。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身体状况下两次糖酵解能力实验室测试结果,测试间隔为12周,通过运动员自身比较可以对运动员当时的机能情况进行评价 。
磷酸原系统(ATP-CP)--中长跑运动员ATP-CP能力的田径场测定方法是让运动员全力跑100m,记录成绩,测定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血乳酸值,计算乳酸变化值 。运动员100米成绩越好,且血乳酸变化值相对较小,跑台运动后血乳酸变化值小,表明磷酸原系统(ATP-CP)的供能能力越好,否则表明磷酸原供能系统的能力相对不足 。
B:心血管机能--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在长期高强度的训练过程中产生了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脏肥大、收缩力增强、安静时心率缓慢和心搏量增加等特点 。
(1)基础心率指:基础心率指青晨起床前的卧位坐率 。基础心率一般较为稳定,随着训练年限的延长和心血管机能的提高而缓慢降低 。如果在一个训练期内,基础心率突然加快或减慢,常常是机能状况不佳的表现,若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则可能出现早期的过度疲劳 。建议中长跑运动员运用基础心率作为每天或定期进行自我即评价 。
(2)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对于中长跑项目来说,大多数教练员对心率指标的应用非常熟悉 。但多数只是运用心率指标监测运动强度,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变化考虑较少 。一个大的训练周期中,运动员在完成极限强度的负荷时,如果极限运动强度不变,但最大心率有所降低,心率恢复不变或加快,表明机能状况良好 。若极限强度提高,且最大心率相应增加,同时心率恢复不变或加快,则是训练适应性提高的综合结果,并且机能状况良好,仍然有潜力 。如果前提不变,而心率恢复明显减慢,提示训练适应性提高,但需注意加强机能的恢复 。如果极限强度下降,最大心率不变,甚至有所升高,且心率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提示机能状况下降,需进练的适当调整,并加强恢复措施 。运动员完成相同强度的亚极限运动负荷时,运动中心率逐渐下降,运动后心率恢复加快,是机体对训练的适应性提高、机能状况良好的表现 。
C:血液生化指标
(1)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数值的高低与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有较密切的关系 。优秀中长跑运动员Hb的数值在正常范围的上限,他们中虽然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很低,但是由于训练和营养因素均会引起陆的下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营养措施或调整训练负荷二严重者可引发运动性卧低下,陆的下降会直接影响氧的运输 。
【中长跑的好处与案例 中长跑运动的意义】中长跑运动员在大运动负荷训练阶段,Hb的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大负荷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红细胞的破坏增多,导致Hb下降,随着对训练的适应性提高,Hb会逐渐恢复,一般认为这是对训练适应和机能状况良好的表现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Hb持续缓慢降低,提示对训练的适应性不良,机能状况下降,应及时调整训练负荷量,并加强营养恢复措施 。
(2)血乳酸--血乳酸指标在中长跑训练中被广泛应用,在机能评定中主要是利用血乳酸指标观察运动员对负荷的反映以及身体恢复情况 。正常人血乳酸安静值范围在0.6~1.8mmol/L之间 。中长跑运动员在一般状况下,血乳酸安静值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别 。中长跑(尤其是中跑)运动员在专项训练中,由于多采取间歇训练和耐酸训练等使体内产生高乳酸的训练方法,在运动员机能状况下降时,体内乳酸的氧化能力下降,使乳酸消除速度减慢,不利于运动员连续承受高强度的训练 。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速率还可以反映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因此,对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后血乳酸的连续测定,以及中跑运动员耐酸训练后观察身体机能的恢复、乳酸消除情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在大强度训练或比赛后,血乳酸峰值一般出现较晚,且恢复较慢 。
(3)血尿素--血尿素是监测和评定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以及机能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尿素的测试一般安排在一次训练课的前后和次日晨安静状态,也可在一个训练周期的不同阶段(前、中、后)进行 。正常人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参考值 。同一名运动员在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后,如果血尿素增加的幅度有所下降或次日晨血尿素恢复加快,是运动员对训练适应性提高的结果,也是运动员机能状况良好的表现 。当运动员出现对训练的适应性减弱,甚至不能适应时,会出现清晨安静状态下血尿素数值持续升高,恢复速度明显减慢的现象,提示运动员机能状况有待调整,以避免过度疲劳的发生 。女子中跑运动员张某8运会赛前一个月血尿素的变化曲线,在比赛前训练中,她的血尿素平均值达7.63mmol/L,标准差为1.04mmol/L,X士SD在6.58~8.68mmoL,经过调整,赛前的血尿素为5.66mmol/L,接近X -2SD值(5.53mmol/L),最后以良好的机能状态进入决赛 。
(4)血清睾酮和皮质醇--中长跑运动员血清睾酣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 。当运动员增加训练量后血清睾酮值低于训练前,或当运动员血清睾酮持续出现明显下降时,并持练不回升,可能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下降,需对训练进行调整,并加强恢复措施,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当运动员血清睾酮升高时,可认为机体合成代谢旺盛,可继续大强度训练 。一般情况下,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期间血清睾酮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冬训期或夏训期血清辜酣值会处在相对较低水平 。如果运动员出现一定程度的疲劳,血清睾酮会持续下降,皮质醇保持较高水平,此时,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明显下降,需及时调整训练 。同时,加强营养恢复措施,避免过度疲劳的发生 。在调整期后,运动员机能状态转好,会伴随着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的提高 。如果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不变或升高,表明运动员机能状况正常 。
(5)血清肌酸激酶(CK)--中长跑运动员安静值血清CK总活性约为150~450U/L(存在个体差异) 。在高强度的肌肉负荷后,肌肉酸痛与血清CK水平存在高度相关 。当训练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肌细胞膜受损使大量CK渗透至血液中 。因此,CK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盏荠刺激和了解骨儒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敏感指标 。另外,血清CK活性还是赛前机能评定的重要监测指标,常与血在蛋白结合使用 。运动员处在良好状态时 。血红蛋白数值应逐渐上升,血清CK活性逐渐下降 。一般在赛前1~2天血清CK活性应降至个人较低水平 。
D:尿液生化指标
(1)尿蛋白--在中长跑训练中,运动员尿蛋白生成的数量与一次训练课中的运动负荷有关,尤其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坝,因此,可用尿蛋白检出的数量来评定增负荷的大小和强度 。
(2)尿胆原--如果在大运动量训练次日晨尿胆原小于2mg%时,一般认为机体对训练能够适应,机能恢复良好 。若次日晨尿胆原高于2mg%,且高于前日训练后水平,提示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能力较差,机能水平下降,需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