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天花粉,中药材


《中国药典》:天花粉
图片

【药材】天花粉,中药材

文章插图

拼音Tiān Huā Fěn
英文名RADIX TRICHOSANTHIS
起原本品为葫芦科草木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erms 的枯燥根 。 秋、冬二季采挖 , 洗净 , 撤除外皮 , 切段或纵剖成瓣 , 枯燥 。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 , 长8~16cm , 直径1.5~5.5cm 。 外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 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凸起的横长皮孔 , 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 。 质坚固 , 断面白的或淡黄色 , 富粉性 , 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 , 略呈放射状陈列 , 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 。 无臭 , 味微苦 。
判别(1)本品粉末类白的 , 淀粉粒甚多 , 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盔帽形 , 直径6~48μm , 脐点点状 , 短缝状或人字状 , 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8分粒构成 。 具缘纹孔导管大 , 多破裂 , 有的具缘纹孔呈六角形或方形 , 陈列严密 。 石细胞黄绿色 , 长方形 , 卵形、类方形、多角形或纺锤形 , 直径27~72μm , 壁较厚 , 纹孔精密 。
(2)取本品粉末2g , 加稀乙醇20ml , 超声处置30分钟 , 滤过 , 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瓜氨酸对比品 , 加稀乙醇消融 , 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 , 作为对比品溶液 。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实验 , 汲取供试品溶液6μl及对比品溶液1μl , 辨别点于统一硅胶G薄层板上 , 以正丁醇-无水乙醇-冰醋酸-水(8:2:2:3)为展开剂 , 睁开 , 掏出 , 晾干 , 喷以茚三酮试液 , 在105℃ 加热至雀斑显色明晰 。 供试品色谱中 , 在与对比品色谱响应的地位上 , 显相反色彩的雀斑 。
炮制略泡 , 润透 , 切厚片 , 枯燥 。
性味甘、微苦 , 微寒 。
归经归肺、胃经 。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 , 消肿排脓 。 用于热病烦渴 , 肺热燥咳 , 内热消渴 , 疮疡肿毒 。
用法用量10~15g 。
留意不适合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
储藏置枯燥处 , 防蛀 。
备注(1)用于肺热燥咳 , 热病伤津、口渴等症 。 本品能清肺润燥 , 生津解渴 。 故临床上用于肺热燥咳 , 可与沙参、麦冬等配伍;用于热病伤津及消渴等症 , 可与麦冬、知母等配伍 。
(2)用于痈肿疮疡 。 本品对疮疡未溃者有消肿感化 , 已殨脓出不畅者有排脓感化 , 但均以热毒炽盛者为宜 , 常与连翘、蒲公英、浙贝母等药同用 。
《中药大辞典》:天花粉
拼音Tiān Huā Fěn
【【药材】天花粉,中药材】别号栝楼根(《本经》) , 蒌根(《雷公炮炙论》) , 白药(《本草图经》) , 瑞雪(《纲目》) , 天瓜粉(《重庆堂漫笔》) , 花粉(《增订伪药条辨》) , 屎瓜根(《四川中药志》) , 栝蒌粉、蒌粉(《药材学》) 。
出处《雷公炮炙论》
起原为葫芦科草木栝楼的根 。 春、秋均可采挖 , 以秋天采者为佳 。 挖出后 , 洗净土壤 , 刮去粗皮 , 切成段 , 粗大者再纵切为两 , 晒干 。 然后撞去表面的黄色层使成白的;或用硫黄熏白 。
另外 , 另有同属草木双边栝楼的根 , 在广西地域亦作天花粉运用 。 草木形状详"栝楼子"条 。
生境分部天下大部分地域有产 。 主产河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安徽等地 。
性状枯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 , 长5~10cm , 直径2~5cm , 外面黄白色至淡棕色 , 舒展不屈 , 具备陷下的细根陈迹 。 质坚固而重 , 粉质 , 不容易折断 。 纵剖面白的 , 有黄色条状的维管束;横断面白的 , 散有淡棕色导管群条痕 。 气微 , 味淡后微苦 。 以色雪白、粉性足、质细嫩、体肥满者为佳;色棕、纤维多者为次 。 以河南产量大、质量优 , 习称"安阳花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