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杉】南洋杉


南洋杉

【南洋杉】南洋杉

文章插图

别名磷叶南洋杉、尖叶南洋杉、肯氏南洋杉 。
科属南洋杉科, 南洋杉属 。
种和品种银灰南洋杉, 叶呈银灰色 。 垂枝南洋杉, 枝下垂 。
智利南洋杉, 亦称南美杉 。 高30~50m, 叶披针形, 先端屈曲, 密生于主枝上部, 覆瓦状排列, 长5cm, 侧枝上叶长2.5cm, 两光面泽呈深绿色, 酷似柳杉 。 球果直立, 球圆形或椭圆形人头状 。
细叶南洋杉, 亦称猴子杉(广东)、异叶南洋杉、诺福克南洋杉 。 叶钻形, 两侧略扁, 长7~18mm, 端锐尖 。 球果近球形 。 苞鳞的先端向上弯曲 。
大叶南洋杉, 亦称塔杉(广东)、洋刺杉(福州)、宽阔叶南洋杉、披针叶南洋杉 。 乔木, 高达50m 。 叶卵状披针形, 长18~35mm 。 果实球形, 苞鳞的先端呈三角状突尖向后反曲 。 种子先端肥大、外露, 两侧无翅 。
产地及习性的原产地在大洋洲东南诺福克群岛, 我国广东广州、海南、广西、福建厦门等处均有栽培 。 长江以北, 用于盆栽 。 喜生于空气湿润、土质肥沃之地, 在山谷中, 发育最佳 。 在沙质土、花岗岩土壤和页岩土壤上密集成林, 在天然更新和雨林中常为散生 。 不耐干旱及严寒 。
形态特征及用途常绿大乔木, 高60~70m 。 树皮粗糙作环状剥落 。 幼树呈整齐的尖塔形, 老树呈平顶状 。 主枝轮生, 平展, 侧枝亦平展或稍下垂 。 叶二型 。 生于侧枝及幼枝上的多呈针状, 螺旋状排列疏松, 生于老枝上的叶则覆瓦状排列密聚, 卵形或三角状钻形 。 雌雄异株 。 球果卵形, 苞鳞刺状且尖头向后强烈弯曲 。 种子椭圆形, 两侧有翅 。
南洋杉树形高大, 姿态优美, 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之一 。 最宜独植作为园景树或作纪念树, 亦可作行道树 。 南洋杉又是珍贵的室内盆栽装饰树种, 用于厅堂环境的点缀装饰, 显得十分高雅 。
栽培南洋杉喜光, 但又畏强光 。 在夏季时应避免过强光照射, 置于室外树荫或半阴处 。 9月份以后, 移入光照良好、无霜冻的冷室 。 如长期放于寒冷、阴暗处, 会使植株变得又高又瘦, 影响观赏价值 。
生长适温10~25℃ 。 冬季温度以保持在7~16℃为宜 。 温度应逐渐变化, 如果温度剧变, 会对植株产生不良影响 。
生长季节, 最好有规律地给植株浇水, 冬季只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 夏季盆土过干, 冬季浇水过多, 都会引起下层叶片软垂 。 温室内要经常保持较高的空气湿气, 相对湿度宜在60%以上, 干燥的空气会使下层叶片软垂 。
生长季节, 每2周施一次无钙的肥料 。
每2~3年换一次盆, 以防植株长得过高 。 宜于早春进行 。 盆土可用3份壤土, 1份腐叶土与1份粗沙配成 。 注意不要种得太深, 最好使上层生根的芽点刚好露在土面上 。
繁殖用播种繁殖, 但种子发芽率低, 用破壳播种法, 经30天后即发芽 。 幼苗易受病虫危害, 因此, 必须严格消毒 。 普通播种法则经常腐烂 。 插条繁殖较易, 常以当年生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健壮枝梢作插穗, 6~8cm长, 插入插床后, 用薄膜覆盖, 保持75%以上的相对湿度, 15~25℃下3~4个月生根, 翌年春夏间即可移栽 。 此外, 压条繁殖亦可 。
病虫害病害有叶斑病、针叶棕化、针叶枯病、叶和茎凋萎、根腐病和小枝顶枯 。 虫害有介壳虫等 。 【【南洋杉】南洋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