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叶面施肥技术

【【施肥】叶面施肥技术】
叶面施肥技术植物除了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外, 叶片也能吸收养分, 叶面施肥又称根外追肥或叶面喷肥, 这种施肥是生产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施肥方法 。 它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性强, 养分吸收运转快, 可避免土壤对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 提高养分利用率, 且施肥量少, 适合于微肥的施用, 增产效果显著, 尤其是土壤环境不良, 水分过多或干旱低湿条件, 土壤过酸过碱等因素造成根系吸收作用受阻或作物缺素急需补充营养以及作物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时, 采用叶面追肥可以弥补根系吸肥不足, 可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
一、叶面肥的种类 叶面肥的种类繁多, 五花八门, 全国范围约有数百种乃至千种之多 。 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概括为以下四大类 。

第一类:营养型叶面肥 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 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 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 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 。

第二类:调节型叶面肥 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 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 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 。 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 。

第三类:生物型叶面肥 此类肥料中含微生物体及代谢物, 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 。 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 促进作物代谢, 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 。

第四类:复合型叶面肥 此类叶面肥种类繁多, 复合混合形式多样 。 其功能有多种, 一种叶面肥即可提供营养, 又可刺激生长调控发育 。

叶面施肥的效果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为提高叶面施肥的效果应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正确的施肥技术 。

(一) 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 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选择适宜的叶面肥品种 。 在作物生长初期, 为促进其生长发育选择调节型叶面肥, 若作物营养缺乏或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 应选用营养型叶面肥 。 生产上常用于叶面喷施的化肥品种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钾及各种微量元素肥料,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肥料品种 。

(二) 喷施浓度要合适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 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浓度过高容易发生肥害, 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 作物营养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很窄, 更应严格控制;还有含有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 亦应严格按浓度要求进行喷施, 以防调控不当造成危害 。

(三) 喷施时间要适宜 叶面施肥时叶片吸收养分的数量与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长短有关, 湿润时间越长, 叶片吸收养分越多, 效果越好 。 一般来说保持叶片湿润时间在30- 60分钟为宜, 因此叶面施肥最好在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喷肥, 会降低溶液的浓度, 影响施肥的效果 。 雨天或雨前也不能进行叶面追肥, 因为养分易被淋失,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若喷后3小时遇雨, 待晴天时补喷一次, 但浓度要适当降低 。

喷施要均匀、细致、周到叶面施肥要求雾滴细小, 喷施均匀, 尤其要注意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和叶的背面, 更应注意喷洒叶片背面, 以利吸收 。 因此, 叶面施肥时, 叶的正反两面都要喷, 尽量细致周到 。

(四) 喷施次数不应过少, 应有间隔 , 植物叶面迫肥的浓度一般都较低, 每次的吸收量是很少的, 与作物的需求量相比要低得多 。 因此, 叶面施肥的次数一般不应少于2-3次 。 至于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小或不移动的养分(如铁、硼、钙、磷等), 更应注意适当增加喷洒次数 。 在喷施含调节剂的叶面肥时, 应注意喷洒要有间隔, 间隔期至少应在一周以上, 喷洒次数不适合过多, 防止出现调控不当, 造成危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