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苏铁


苏铁

【苏铁】苏铁

文章插图

别名铁树、凤尾蕉、凤尾松、避火蕉 。
科属苏铁科 , 苏铁属 。
种和品种台湾苏铁 , 秆高1~3.5m , 羽状叶长18m 。 种子成熟时红褐色 。 产于台湾、广东、福建等省 。
云南苏铁 , 亦称泰国苏铁 。 秆较矮小 , 高0.3~1.8m , 干茎粗大 。 羽状叶长1.2~2.5m 。 种子熟时黄褐色或浅褐色 。 产于云南省 。 泰国、越南亦产之 。
海南苏铁 , 亦称刺柄苏铁 。 羽状叶长约1m , 小叶疏生 , 叶形较小 。 种子干后呈红褐色 。 产于海南 。
四川苏铁 , 秆高2~5m , 羽状叶长1~3m , 小叶革质 , 微弯曲 。 产于四川峨嵋山、乐山、雅南及福建南平等地 。
华南苏铁 , 亦称刺叶苏铁 。 秆高4~8m 。 雄球花在秆顶呈放射状排列 。 种子成熟时呈暗橙黄色 。 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
篦齿苏铁 , 秆高约3m 。 羽状叶长1.2~1.5m 。 种子熟时呈暗红褐色 。 产于云南西南部 。
叉叶苏铁 , 亦称龙苏铁 。 秆高20~60cm 。 叶呈叉状二回羽状 , 长2~3m 。 种子成熟后变黄 。 产于广西龙津 。 越南亦产 。
产地及习性苏铁为热带、亚热带树种 , 原产华南地区 , 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亦有分布 。
性喜强光 , 好生于温暖、干燥及通风良好之处 。 不耐寒 , 生长缓慢 。 土壤以肥沃、微酸性的沙质土壤为宜 。
形态特征及用途常绿棕榈状木本植物 。 茎干圆柱形 , 由宿存的叶柄基部所包围 。 叶羽状 , 长达0.5~2.4m , 厚革质而坚硬 , 羽片条形 , 长达18cm , 边缘显著反郑 。 花顶生 , 雌雄异株 , 雄球花长圆柱形 , 雌球花略呈扁球形 , 花期6~8月份 。 种子卵形而微扁 , 红色 , 长2~4cm , 种子成熟期为10月份 。
苏铁是现代世界上生存的最古老植物之一 , 其体型优美 , 颇具热带风情 , 常布置于花坛中心或盆栽布置大型会场 , 或将嫩枝加工成色彩鲜艳的干叶 , 成为信心的插花配材 。 花、叶、果均可入药 。
栽培在华南、西南亚热带地区可露地栽培 , 其它地区均行盆栽、桶栽培养 。 用盆不要太大 , 栽前最好把盆底的排水孔凿大 , 以利排水、透气 。 桶栽时桶底多钻几个排水孔 , 木桶的口径与苏铁叶丛的蓬径比在1∶3左右比较好 。
苏铁为阳性植物 , 应放在阳光下陈设 。 室内栽培最好放在南窗附近 , 同时注意加强通风 。
不耐寒 , 生长适宜的温度应保持在夜温13℃以上 。 每年10月上中旬早霜前应移入温室中越冬 , 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 。 注意使其多见阳光 。
苏铁虽不好水 , 但适量水分仍为必需 , 掌握间干间湿的原则 。 注意浇水不要过多 , 以免烂根 。 冬季如室温较低 , 处于半休眠状态 , 要适当控水 。 5月份抽生新叶时 , 应供应充足的水分 , 此时如受旱 , 会抑制新叶生长 。 室外陈设的盆株应每天浇透一次水 , 盛夏季节下午4时以后还应找水一次 。 北方地区春旱时节作室外栽培时应每天向叶片喷水2次 , 以防小裂叶向下翻卷和焦边 。 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 立秋后适当减水浇水 , 但也不要干透再浇 。
一般不需施肥 , 但欲使其叶色浓绿有光泽 , 可施用油粕饼或硫酸亚铁盐 。 生长旺季每月可施腐熟的饼肥水一次 。
苏铁生长缓慢 , 小型盆株每年换一次盆 , 但不必年年都换大盆 。 桶栽大型植株如生长正常 , 根系没有从盆底排水孔钻出 , 则不必年年换上 , 可2~3年翻盆换上一次 , 通过追肥来补充营养 。 宜生于肥沃、湿润的微酸性沙质土壤 , 忌用粘质土壤 。 培养土最好用泥炭、锯末、河沙混合配制 , 家庭培养时可用腐殖酸土与河沙混合配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