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认为是心脏病,却查不出问题,“双心医学”新趋势了解下

本文转自:文汇报
误认为是心脏病,却查不出问题,“双心医学”新趋势了解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单纯的药物治疗措施并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治各种心脏病 , 精神心理问题对心脏的影响不容忽视 。
研究发现 , 心理状态会影响心脏健康 , 平时精神压力大 , 或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 , 合并心理问题的心脏病患者相对没心理问题的人 , 预后也较差 。 其机制可能与精神压力大能引起心律失常、增加血小板聚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 。 同时 , 过大的精神压力可促使不良行为的发生 , 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等 , 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升高 。
“双心医学”是由心血管科和精神科交叉、综合而构筑的新兴医学 , 是在医学诊疗中注重尊重个体的心理感受 , 解决心理问题 , 从而达到改善心脏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避免过度依赖技术手段的目的 。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 , 增加一些对“双心医学”的了解 , 有助于更好拥抱健康生活 。
误认为“心脏病发作” , 心血管疾病新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双心医学”又称心理心脏病学 , 是研究心血管疾病和与其相关的心理疾病的学科 。 两千年来 , 我国传统医学就逐渐形成了“心主血脉 , 心主神明”的理论 。 生活中我们常说用心思考、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心安理得、心满意足、心驰神往等 , 中文的表达说明心脏与心理的关系 , 用“心”这个字来表达心理和情绪 。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 , 同时社会压力增大 , 心脏疾病和心理疾病都在快速增加 , 当它们合并出现时我们如今就称之为“双心疾病” 。 疫情之下 , 对心理情绪的影响会更突出 , 对心脏病 , 我们都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 而对心理疾病 , 当它发生在合并心脏病的时候会被忽视和误解 。
【误认为是心脏病,却查不出问题,“双心医学”新趋势了解下】这里分享两个典型病例 , 也是让笔者比较难忘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