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黄连主要病害的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专家解答】黄连是常见的一种中药 ,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种植价值 。 但在黄连的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 , 主要有白粉病、白绢病、根腐病、炭疽病等 , 严重影响黄连的品质和产量 , 需要及时防治 。 现将黄连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防治】黄连主要病害的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黄连病害
一、黄连白粉病
症状表现:病原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真菌 。 主要危害黄连的叶 , 在叶背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的小斑点 , 渐次扩大成大病斑 , 直径为2~25 cm;叶表面病斑褐色 , 逐渐长出白色粉末 , 表面比叶背多 , 并于7—8月产生黑色小颗粒 , 即为病原菌的闭囊壳 , 且叶表多于叶背 。
防治方法:调节荫蔽度 , 适当增加光照;冬季清园 , 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施0.3~0.4°Bé石硫合剂 , 每隔7~10 d喷1次 , 连续喷2~3次 。
二、黄连白绢病
症状表现:发病初期黄连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 。 后期 , 随着温度增高 , 根菌内菌丝穿过土层 , 向土表伸展 , 菌丝密布于根茎四周的土表 。 最后 , 在根颈和近土表上形成茶褐色油菜籽大小的菌核 。 由于菌丝破坏了黄连根茎的皮层及输导组织 , 从而被害植株顶梢凋萎 , 下垂 , 最后整株枯死[1] 。 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无孢科小菌核属真菌 。
防治方法:采用轮作 。 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 不宜与感病的玄参、芍药等轮作;田间发病时 , 可用50%石灰水浇灌 , 或用50%退菌特500~1 000倍液喷雾 , 每隔7~10 d喷1次 , 连续喷3~4次;发现病株 , 带土移出黄连棚深埋或烧毁 , 并在病穴及其周围撒生石灰粉消毒 。
【防治】黄连主要病害的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黄连病害
三、黄连根腐病
症状表现:发病时 , 须根变成黑褐色 , 干腐 , 再干枯脱落 。 初时 , 根颈、叶柄无病变 。 叶面初期从叶尖、叶缘变成紫红色不规则病斑 , 逐渐变成暗紫红色 。 病变从外叶渐渐发展到心叶 , 病情继续发展 , 枝叶呈萎蔫状 。 初期 , 早晚尚能恢复 , 后期则不再恢复 , 干枯致死 。 这种病株很易从土中拔起 。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真菌 。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 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年以上 。
防治方法:一般需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5年后才能再栽黄连 , 切忌与易感病的药材或农作物轮作 。 在黄连生长期间 , 要注意防治地老虎、蛴螬、蛄蝼等地下害虫 , 以减少发病几率;及时拔除病株 , 并在病穴中施石灰粉 , 并用2%石灰水或50%退菌特600倍液全面浇灌病区 , 可防止病害继续蔓延 。 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 用50%退菌特1 000倍液 , 或40%克瘟散1 000倍液 , 每隔15 d进行1次 , 连续3~4次 。
四、炭疽病
症状表现:叶面比叶背多 , 叶柄上也产生条形紫色斑 , 病斑可以互相并合 , 致使全叶枯死 。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 。 重点抓苗床的一年生苗 , 用1∶1100~150倍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加洗衣粉0.2% , 在发病初期和盛期防治3~4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