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

艾条是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形长卷,艾条主要用于艾灸 。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药外治法,可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适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颈椎病等症 。

艾条

文章插图
艾条的功效和作用安神助眠,温体驱寒
经研究发现,艾条的功效与作用有安神的功效 。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精神抑郁,忧虑,都可以通过艾条的功效与作用来缓解 。而且艾条的功效与作用也对失眠,多梦,焦虑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艾条还有温经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冬天我们手脚冰凉,因感冒或者体质引起的惧寒怕冷等症状,艾条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健脾开胃,增加免疫力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可不仅只有这些,艾条还有健脾开胃的作用 。对于一些消化不良的人和因为天气原因而食欲不振的人,艾条的功效与作用对他们都有一定的开胃效果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还能增加我们的免疫能力,特别是对流感的防治更是有效果 。古时候通常有燃艾条来预防流感 。
艾条的作用
·安神助眠,帮助缓解压力 。
·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温经通络 。
·有助于缓解宫寒、经痛等虚寒疼痛 。
·保养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
·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
功效原理
艾灸施于穴位,通过热和能量输入,引起人体“应激反应”,调动经脉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从而疏通脏腑,加速皮肤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 。艾灸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适合患者在家中使用,配合医师治疗,以巩固疗效,也适合百姓居家保健 。
艾条的营养价值 赶走黑眼圈
中医认为黑眼圈是虚火上炎,肾水不足造成,可用艾条或艾绒,灸水分穴、脾腧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命门穴,肾腧穴,每天灸15~30分钟 。
紧致眼袋
在中医看来眼袋是脾失健运造成 。可灸三阴交穴、关元穴、合谷穴、太阳穴,每天或隔天灸15~30分钟
肤色不佳
中医认为肤色苍白不红润,是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所造成,可灸血海穴、三阴交穴 。而肤色暗黄则是肝脏功能不强导致,可用艾条隔姜片灸神阙穴、足三里穴,每天或隔天灸20~30分钟 。
暗疮
过度食用味肥甘美的食物,而导致脾胃湿热、肺经蕴热,可灸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中府穴,每日15~30分钟 。
面部浮肿
面部浮肿是三焦不通造成的,可灸心腧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每日15~30分钟 。
黄褐斑
和肝肾亏虚,脾胃损伤有关,可艾灸百会穴、阳白穴、下关穴、足三里穴,每日15~30分钟 。
艾条

文章插图
艾条的药用价值艾条防治病的作用大多源于艾条的补益作用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艾灸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病,是因为艾条能使人体起到六大神奇功效,如下所示:
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条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的功效;
行气活血、消火化淤
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 。艾柱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功效;
扶正祛邪、回阳固脱
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条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温中活里、强脏壮腑
艾灸时,身体毛孔扩张、理肾气,疏通脏腑,强身健体的功效;
温肌散寒、疏风解表
通过点燃艾条所散发出的远红外光,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寒气、毒素等,达到温润肌肤,护肤体表的功效 。
温经通络、活血散瘀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 。艾柱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艾条的使用用法将艾条点燃悬灸于治疗部位,或者搭配温灸盒使用,通过艾火的热和能量的输入,引起人体“应激反应”来进行肌体自我调节,熏灼经络,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 。一般每次艾灸时间约三十分钟,可依身体感觉调整使用时间 。
(1)手持艾条悬灸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悬于施灸部位约3厘米之上即可进行艾灸 。
(2)插入艾条法(配合温灸盒使用)
1、取下温灸盒塑料上盖,扭开铜片插孔盖
2、点燃艾条使其充分燃烧,直接插入并固定好
3、带上隔热底座,合上盖子,直接敷于患处进行艾灸
(3)艾条截段,插艾段法(配合温灸盒使用)
【艾条】1、取下上盖,取出小艾段并点燃
2、将点燃的艾段插到固定艾段的丝上,在夹姜片位置也可配上姜片使用
3、对准上下盖的卡门衔接点,合上盖和黑色控温盖
4、根据燃烧状况,旋转黑色控温盖,调节通风,控制温度
5、卸掉底座的塑料隔热底盒,将随身灸装入绒布套,用松紧带固定系于患处,将非塑料那面贴于患部温灸,确保热力更好传达 。
艾条

文章插图
艾条的使用禁忌1、大醉大怒大惊大喜过劳过饱情形禁灸 。
2、皮肤过敏者不宜艾灸 。
3、孕妇不宜艾灸;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艾灸 。
4、一些热性病,阴虚阳亢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艾灸 。
5、防止晕灸 。晕灸虽属罕见,但宜应注意 。在艾灸中若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等症状,是为晕灸,应立即停住施灸,开窗通风 。
6、如遇温度过高有热烫感,请及时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离,以免灼伤 。
7、无论是艾灸还是艾熏都要在气血充足的情况下进行 。并且在实施之前要喝生姜红枣水 。全身艾熏之前更是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三片生姜、六粒红枣、六粒桂圆打成羹) 。
注意事项
1、皮肤过敏者不宜用艾条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等,都要注意灸的程度,以防形成灸花,影响美观;
3、艾条艾灸时,要放松心情,切记大醉、大怒、大惊、大恐、过劳、过饱的情形下禁灸;
4、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5、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