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连草

瑞连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瑞连草别名钻形紫菀、白菊花、土柴胡、九龙箭
来源菊科瑞连草Aster subulatus Michx.,以全草入药 。
生境分部江苏、江西、湖南、云南、贵州 。
性味苦、酸,凉 。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湿疹:全草1两,水煎服 。
【瑞连草】肿毒:全草捣烂敷患处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瑞连草拼音Ruì Lián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Annual Saltmarsh Aster
别名白菊花、土柴胡、九龙箭、钻形紫菀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钻叶紫菀的全草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subulatus Michx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
原形态钻叶紫菀,一年生草本,高25-80cm 。茎基部略带红色,上部有分枝 。叶互生,无柄;基部叶倒披针形,花期凋落;中部叶线状披针形,长6-10cm,宽0.5-1cm,先端尖或钝,全缘,上部叶渐狭线形 。头状花序顶生,排成圆锥花序;总苞钟状;总苞片3-4层,外层较短,内层较长,线状钻形,无毛,背面绿色,先端略带红色;舌状花细狭、小,红色;管状花多数,短于冠毛 。瘦果略有毛 。花期9-11月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含盐的圭壤等地 。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原产北美洲 。
化学成分全草含芹菜素-7-O-β-D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芹菜素-7-O-β-D-半乳糖甙(luteolin-7-O-β-D-glucoside),山柰酚-3-O-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β-D-galactoside)3-O-β-D-半乳糖甙-O-α-L-鼠李糖基山柰酚(3-O-β-D-galactoside-O-α-L-rhamnosyl kaempferol),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side)及芹菜素(apigenin),山柰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quercetin)和绿原酸(chorogenic acid) 。
性味味苦;酸;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主痈肿;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外用:适量,捣敷 。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酸,性凉 。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能 。用于湿疹
摘录《中华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