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理论是什么意思 如何运用此理论解决情绪困扰

一对夫妻生了三个儿子 , 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 。丈夫有家庭暴力 , 经常当着三个儿子的面打他的妻子 。
大儿子看到了 , 觉得婚姻太可怕了 , 长大了便不结婚 , 成了丁克一族 。
二儿子看到了 , 觉得当妈太不容易了 。长大以后娶了老婆要对老婆好 , 不能打老婆 。
小儿子看到了 , 觉得老婆娶了就是用来打的 。长大以后娶了老婆便像他爸爸那样 , 经常打老婆 。
通过这个故事 , 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个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心理学常识——ABC理论 。这个心理学常识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一起来跟随哲学诗画详细了解下 , 或许能对你的情绪管理有所帮助 。
1 , 何为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什么意思 如何运用此理论解决情绪困扰

文章插图
ABC理论(又叫ABR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长期实践中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 简称RET )的重要组成部分 。A 代表诱发事件( activating events) , B( beliefs)代表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包括不合理信念B1和合理信念B2) , C ( consequences)代表继诱发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包括错误的反应C1和正确的反应C2) 。
该理论的要点:情绪或不良行为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 , 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 , 而直接的起因是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 。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 , 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 , 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情绪郁闷拥堵的产生 , 从而做出一些不正确的事情 。
2 , 案例解析
大学生网游成瘾 , 甚至影响学业 , 这是众多大学司空见惯的事情 。经过ABRC理论的分析 , 总结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有:
(1)生活学习没有目标 。
(2)自我安全感欠缺 。
(3)内向 , 不善于人际交往 。
(4)现实社会不能满足其需求 。
(5)自控能力不足 , 易受外界干扰等 。下面以自控能力不足 , 易受外界干扰为例应用ABRC理论来分析 。
例如: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考入一所名牌大学的定向生 , 进大学后 , 该生没有了像初高中那样的升学压力了 , 因为是定向生 , 工作也不愁了 。于是在大一他便迷失了方向 , 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在室友的鼓动下 , 该生开始学习网络游戏 , 起初还没什么 , 学习也没受到影响 。虽然老师经常告诉他们在大学不要沉迷网络 , 一旦上瘾 , 很难自拔 。但该生却认为“玩游戏无害” , “玩游戏是打发无聊时间的最好方法” , “没有比上网更刺激的事了” 。大二下学期 , 该生已经完全陷入了网游 , 每天蹲在宿舍玩游戏 , 也很少参加课余活动 , 甚至开始旷课 , 成绩也一落千丈 。
在上面这个案例里面 , A指代的是网络游戏 , B指代的是“玩游戏无害” , “玩游戏是打发无聊时间的最好办法”的认识 , C指代的是开始旷课 , 成绩一落千丈 。R的任务则是要帮助该生认识到大学时代应该用更多时间去扩充自己的知识和交往能力 , 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等 , 而不是用玩游戏来打发所谓无聊的时间 , 同时也要认识到玩游戏是有害的 。
首先 , 引导他们对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下降 , 人际关系淡薄有所认识 , 改变已形成的信念 , 如“玩游戏无害” , “没有比上网更刺激的事了”等 , 让其充分认识到成瘾后的严重影响;其次 , 让当事人进行自我辩论 , 即让他想象上网成瘾后的种种后果 , 如成绩下降、对不起父母等 , 在网瘾复发时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辩论让内心的道德感、责任感与罪恶感和失败感作斗争 , 从感情上战胜自己 , 痛下戒除网瘾的决心 。增强自己的戒网动机 。
3 , 我们为何会产生情绪困扰?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 。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 , 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 , B表示个体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 , 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和认识 。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
情绪abc理论是什么意思 如何运用此理论解决情绪困扰

文章插图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 , 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 。然而 , 埃利斯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调研发现 , 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 , 即同样一件事 , 对不同的人 , 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一切取决于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比如 , 同样是报考英语考试 , 结果两个人都没过 。一个人无所谓 , 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同样是找工作 , 有的人很快就入职了 , 有的人却整日抱怨 , 始终无法摆正自己位置 。同样是摔倒了 , 有的孩子是选择勇敢的自己站起来 , 而有的孩子就趴在那里 , 不停的哭 。
这是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 , 即我们个体对这件事本身的理解和态度 。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 , 考不过也没关系 , 下次可以再来 。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 , 竟然没过 , 是不是我太笨了 , 我还有什么用啊 , 人家会怎么评价我 。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不同的人 , 在看待同一件事时 , 其态度和看法完全不同 。
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1)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2)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 , 否则会很糟糕;
4)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
5)情绪由外界控制 , 自己无能为力;
6)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7)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 , 都应该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 , 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 , 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8)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9)逃避可能、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10)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
结语——
【情绪abc理论是什么意思 如何运用此理论解决情绪困扰】在这个平凡世界 , 我们需要的 , 浓缩到最后 , 就是一个淡字 。做事不必太期待 , 坚持不必太执着;学会放下 , 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 , 放下没有结果的执着;凡事要看淡、看开 , 什么都在失去 , 上一秒已经过去;过去的就别再翻回去 , 唯有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 才是需要我们把握和重视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