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阴拳功 少林点穴秘法修真( 二 )


七十二艺传于民间武林后, 个别技艺高超, 阅历广泛的人士将之加以发扬, 结合流传于道教中之内家行气术, 内外交修、软硬齐习, 使其技击功能产生质的飞跃 。 阴拳功即为其中之一种 。
阴拳功, 又名井拳功, 以习者对水井习拳功而得名 。 习者经长期勤苦习练后, 非但一拳击出有数百斤力量, 中拳者头破骨折, 且可于距敌一丈开外出拳, 以内家真气发凌空拳风而及于人体, 中拳劲者轻

第一步:内功
习者于每6清晨寅时(3-5, 点钟)或卯时(s-7时)起床, 至户外空气清新之处站立 。 双脚与臂同宽, 两手叉腰, 沉肩坠肘, 以鼻匀、深、长地吸气, 然后较快速用口呼出, 如此呼吸三至五度, 回至室内进行内练习 。
方法:盘双腿坐于床上, 将左腿盘在右大腿上, 再将右小腿盘在左腿上, 名日双盘 。 学者如筋骨已硬, 可只坐单盘, 方法是将右小腿盘在左腿上就行了, 不必再盘左腿 。 如果单盘也做不到, 可坐自然盘 。 即左腿弯屈, 放在弯屈的右腿下 。 头正颈直, 闭口舌纸上腭 。 眼微睁但不专注视物, 脊柱挺直, 全身放松 。 两手的姿势是左手拇指掐住中指指尖成一圆圈, 右手拇指从左手虎口中插入按在左手无名指指根上, 右手中指在外按在左手无名指背面的指根上, 两手相抱置于下丹田处 。

坐好后, 用鼻匀、深、长地吸气(初练时不必追求, 自然呼吸为度) 。 吸气时微放松, 放大小腹, 意念极远处之大自然真气成一束气柱垂直进入小腹丹田;呼气时, 以鼻自然呼出, 并意念小腹中的气凝聚成团 。 如此修习半小时后, 吸气意念不变, 呼气时意念小腹之气凝聚成乓乓球大小的气团(比先前之气团小) 。 如此再修习十五分钟, 举起双手略略活动, 并将手搓热从上到下干浴面七次, 下床收功 。
第二步:外功 于一天中任选一时(以学者自身感觉何时气感最强为标准), 开始习练以下功法 。 预备式:双脚分开成马步桩站立, 宽约与肩同, 屈膝下蹲, 膝盖不超过脚尖 。 挺胸收腹, 臀部不得后翘 。 沉肩坠肘, 双手成拳抱于腰部, 拳心向上, 拳眼向两侧面 。 头正颈直, 平视前方 。 并照内功中吐气法鼻吸口呼三、五次 。
1、吐故纳新之后, 平心静气, 调匀呼吸, 意守丹田一分钟后, 将右手轻轻而缓慢地内旋并同时向前击出, 右手握拳不变, 拳面朝前, 拳心向下 。 在冲拳的同时鼻中呼气(即出气), 意念体内真气从小腹丹田经任脉上至胸部膻中穴, 再从膻中穴到右肩井穴, 并经过肘部曲池穴、经腕部而达于右拳拳面 。 冲拳过程宜缓慢轻柔, 不用一丝气力 。 当冲拳完成时鼻中气刚好呼尽, 而意念中真气也刚好到达拳面 。 之后, 将右臂外旋, 右拳收回腰侧, 仍为拳心向上拳眼向右侧 。 收拳同时吸气, 意念体内真气从拳面经腕部、肘部曲池穴、右肩井穴到达膻中穴, 最后下降至小腹丹田 。 此为右式, 然后出左手冲拳、收拳(同右), 循环练习左右各十四次 。 切记动作、呼吸、意念三者必须一致而协调 。
2、接上式, 双手两侧侧平举, 双手成拳, 拳心向上, 拳眼向后 。 如此意守丹田一分钟后, 意念丹田真气从任脉经两肩井穴分两股, 分别经两臂曲地穴而到达手心劳宫穴 。 之后, 两手握拳不变, 上臂不动, 小臂弯屈将拳收至头侧, 意念内气从劳宫穴经曲池穴而到达肩井穴 。 收回时双臂用暗劲, 仿佛牵拉千斤之物, 动作宜缓慢, 同时鼻中深长而缓慢地吸气, 当双拳到达头侧时鼻中刚好吸完气, 内气也同时到达肩井穴 。 之后, 双拳猛然向侧下方砸, 力达拳背, 成双手握拳侧平举之势, 拳心向上 。 同时意念真气从两肩井穴经曲池穴而快速到达拳面, 鼻中快速而短促地将气喷出 。 如此练习二十一次 。 动作、呼吸、意念三者必须一致而协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