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之“雷声da法” 八大金刚健身术( 二 )


8.大圣登陆
直立 , 两腿分开呈外八字步 , 两臂左右平伸 , 掌心向下 , 徐徐将气呼出 , 掌指叉开变爪形 , 直臂划弧向下抓落 , 同时匀、深、长地将气吸进 , 两爪落至两腿外侧时 , 两手变掌 , 指尖向下 , 掌心向后 , 此时气吸满 。 向左转腰 , 同时提右脚于左膝内侧(左脚支撑) , 右手向左手靠拢置于左大腿外侧 , 两掌心向右 , 将气吞下 。 右脚以外缘为着力点 , 同时“嗨”地发出声 。
注意事项
1.以上8个动作中 , “枯树盘很”、“霸王开弓”、“大圣登陆”分别做6次 , 其余动作分别做3次 。
2 , 吸气时 , 全身成劲(即肌肉紧张用力) , 
呼气时全身放松 。
3 , 手掌的翻掌变化 应在手掌行进过程中完成不可停下 。 整个动作都要连贯协调 。
4.宜早晚练习 , 不可中断 , 满百日后即感气血充盈 , 追求武功效果者可将钢筋铁棍在头上击弯;能将石板置腹 , 用锤击碎 , 而人却安然无恙 。 此外 , 常练此法 , 能固齿明目 , 增强体质


《心意拳谱》上有这样一首歌诀:“夺人千古仗生声 , 声里威风退万兵;就是痴情天不怕 , 迅雷一震亦应惊 。 ”这就是心意拳的六艺之一:雷声 。
心意拳的六式是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 。 心意拳是以此作为身法的 , 缺一而不能成为心意拳的艺法 。 可是 , 心意拳传到河北李若能时为了所谓“戒俗”就将雷声“戒”掉了 , 这种情况如在现代社会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
但心意拳的雷声大法是练习内养、内壮的必修上乘大法 , 不练不行 。 现将有关雷声介绍如下:
一、关于雷声
心意拳老谱中说:“五行一发响雷声 。 ”雷声在心意拳中是聚集练功者的身体内的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五气进行锻炼 , 将这五气合一 , 再自丹田进行培炼爆发而出的喷发之声 , 其雷声能表示一个练功者的功夫深浅 。 祖师姬龙峰创此拳时是在终南山里 , 山野空旷 , 人少物稀 , 所以 , 发雷声并不会影响别人;回家以后 , 他自家“有地200亩 , 院几层” , 可见练功地方很大 , 再发雷声也不会影响别人;

心意拳之“雷声da法” 八大金刚健身术

文章插图

1.练习雷声须于黎明时选择一空旷或树木茂盛处 , 最好树丛中有高墙的地方 。 面对高墙 , 缩身下蹲 , 成猴束蹲之式 , 头顶项竖 , 下颏内收 , 闭口扣齿 , 舌顶上腭 , 微微吸气下沉到丹田;继而长身而起 , 两肘相向而裹 , 两手十指自然分开 , 指尖向上 , 一齐向前上方相挫而起 , 此即拳谱所说:“出手如钢锉”之意 , 两手十指高不过头顶 , 掌最好与口平 , 同时丹田抖动发力 , 对着墙壁发声出气喊“咦!” , 此声必须尖锐、急促、刺耳 , 如晴天劈雷 , 足以刺人耳膜 。
2.上势为鹰捉式 。 两手揸开的十指一齐曲成钩状 , 然后再攥拳如握住天的“把”状 , 往下打坠劲(即恨天无柄) , 当往下落时要以右脚为支撑点 , 身子往前 , 左膝曲膝成90度 , 连同整个身子往下落 , 当左足落地时 , 丹田摧力 , 发一声:“噫!”两手一齐落到左膝内侧 , 左掌掌心向下 , 五指揸开向前 , 但指尖不能露出膝前 , 意为虎不现爪;右掌掌心向下 , 五指揸开向左前方 , 按到裆前护裆 。 头要上顶 , 项要竖 , 下颏内收 , 闭口扣齿 , 舌顶上腭 , 双目前视 , 神光前射 , 全身成牮杆之箭 , 为虎扑式 。 此声要气往下走 , 丹田抖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