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呼吸略谈 阳气与养生

1、身中之太阳
在自然界里 , 地面在不同时节 , 由于受到太阳热量不同 , 从而产生了寒热变化 。 在春夏季 , 接受的热量逐渐增多 , 气温逐渐升高 。 秋冬季 , 接受的热量逐渐减少 , 气温逐渐降低 。
因此 , 在一年这个大周期里 , 地面所感受到的 , 由太阳所发出的 , 温热性质的阳性能量 , 其消长变化有规律性地表现为生、长、收、藏四个阶段 , 它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应 , 就是所谓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了 。
【气功呼吸略谈 阳气与养生】相应于人身 , 也有着与“太阳能量”相类似的重要物质---“阳气” , 《内经》中说:“阳气者 , 若天之与日 , 失其所 , 则折寿而不彰” , 就是说人体的阳气 , 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如果阳气失去正常的运作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 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 , 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 。
所以 , 我们这些热爱于养生的人 , 也要效法天道自然 , 使自身的阳气的运作 , 符合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 这样才能万物不失 , 身无奇病 , 生气不竭 。
2、阳气之为物
有些中医书通常将“气在阳”定义为“阳气” , 也就是说 , 阳气是运行于人的体表肌肤等外部的气 。 这样的定义显然过于模糊 , 我们得从阳气的生成或组成的层面来研究 。
首先可以肯定一点 , 运行于体表的有“卫气” , 卫气也属于阳气 , 它是后天水谷所化之捍气 , 有温养、调节、防御的作用 。
这样 , 卫气是否就等同于阳气呢?《黄帝内经 生气通天论》中有提到:“阳气者 , 精则养神 , 柔则养筋 。 ”这里所说的阳气还具有“精微”与“柔和”的性质 , 这显然与捍烈性质的卫气毫无关系 , 因此卫气不等同于阳气 , 它应该还有其它成份 。
若以气的“精微”与“柔和”这两个特性来论 , 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真气”了!“真气”它源于先天 , 是人的原始之气、根本之气 , 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 因此 , 这如太阳般作用的阳气 , 没有这人之根本的“真气”参与怎么行呢?
《黄帝内经 灵枢》中说:“真气者 , 所受于天 , 与谷气并行而充身者也 。 ”从这可以知道 , 我们目前体内的内气之状态是:“真气与谷气并行” 。 真气是先天的 , 其质清微 , 属阳 。 谷气是后天的 , 其质浊重 , 属阴 。
而得道之真人 , 则不然!他们能提挈天地 , 把握阴阳 , 专精神而通神明 , 以采取身外自然的先天真气 。 当功夫达到一定层度 , 身中先天真气充足 , 就会出现“气满不思食”的自然避谷境界 。 避谷也就断绝了身内水谷浊气产生的根源 , 如此 , 一直到全身上下都充满了清微纯和的先天真气 , 而没有一丝的后天浊气之时 , 方能方能称为“纯阳之体” , 方能称之为“神仙” 。
所以 ,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阳气” , 是先天真气和后天卫气 , 共同作用的结果 , 它具有这两者的特性 。

3、阳气通于天
(1)由于阳气主要分布于人体肌肤体表等外部 , 因此它与天(大自然)是相通的 。 而一切外界因素对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 。 如我们常见的“寒”、“暑”、“湿”、“风”等外邪 。
《内经》:“因于寒 , 欲如运枢 , 起居惊 , 神气乃浮 。 ”就是说因为感受到寒冷 , 人的阳气就会像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 。 若起居猝急 , 扰动阳气 , 则易使神气外越 。
又如:“因于暑 , 汗 , 烦则喘 , 静则多言”就是说 , 由于感受到很强的暑热 , 人体的阳气过于活跃 , 人则汗多而烦躁 , 喝喝而喘 , 安静时由多言多语 。

推荐阅读